《见方云台题壁》言情赠友诗歌
寄书迢递梦参差①,每见留题慰所思。
不论驿亭僧寺里,有山水处有君诗。
这是刘克庄见到方信孺留题在壁上的诗后即兴写成的。
方云台,即方信孺,字孚若。方信孺奉祠华州云台观,故称为方云台。观(guan贯) ,这里指道教的庙宇。以奉祠的庙宇作为对人的称呼,宋人有这种习惯。如苏轼晚年奉祠成都玉局观,就被人称作苏玉局。奉祠,领祠庙祭祀,是一种挂名的职务; 是对不能任事或致仕 (退休)者的优待。
方信孺 (1177—1222) ,宋兴化军(今福建莆田) 人。他生性豪爽,才智过人。宋宁宗开禧年间,宋军北伐失利后,年仅三十岁的方信孺,受命于危难之中。他置生死于度外,一年中三次出使金国,力折强敌,大义凛然,名重一时。后因直言极谏被降三秩,贬寺丞,又除为云台观奉祠官。方信孺奉祠云台时,刘克庄正 “监衡岳”,即在衡岳庙作奉祠官。他们“同作祠官荷圣朝,年年相待放生桥” (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七) ,往还密切,这首诗可能就是这时写成的。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 《别赋》 ) ,正因为他们的别情是这样深长,所以作者便频频邮寄书信,以求得心灵的慰藉,但路途遥远,邮传不易,思念之情仍难以排解,转而入梦,希望在梦中能彼此相见。梦境却又与寄书仿佛,仍然是杳渺错失,难以寻觅。从寄书的迢递到入梦的参差,写出了作者对友人情谊的深长和思念的殷切,看似离题,却又与题意丝丝入扣,这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
次句贴切点题。对友人的思念是这样深沉强烈,书信、梦境都难以排解,一旦发现留题壁上的诗句,正是思之殷切的那个友人的手笔,欢快和欣慰之情真可想见! 每,每每,即作者不只一次地看到友人的题壁诗,而每次所见,都带给作者极大的快慰。这个 “每”字,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刻骨铭心,是远远超出了常人之情的。
方信孺与刘克庄同是莆田人,他们早就相识。但同乡的情谊仅仅是他们之间友谊的起点。作者对方信孺的才能是极为倾倒的,他曾为方的诗集作序,又为他的文稿作跋,在刘克庄的集子中,与方信孺直接唱和或与他们的交谊有关的诗多至二十多首。刘克庄称道方信孺的作品 “至微该草树,极大括乾坤” 。“神与经营力,谁窥凿斧痕”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四 《跋方云台文稿二十韵》 ) 。又称道他的“诗文操简立成,宫羽协谐,经纬丽密” ( 《宋诗纪事》卷六十) 。方信孺是位好交游的人物,“所至从者如云,闭户累年,家无担石而食客常满门” ( 《后村先生大全集》 卷一百六十六 《宝谟寺丞诗境方公行状》)。“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材” (刘克庄 《园春·梦孚若》 ) 。这种豪爽洒脱的气度也让作者倾慕不已。然而最令刘克庄折服的,还是方信孺三使金国、力挫强敌的凛然节操和无畏气概。刘克庄力主抗金,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 (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方信孺正是他志同道合的挚友。方信孺不幸早逝后,刘克庄思念成梦,仍这样设想他们的重逢: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 (《沁园春·梦孚若》 )这里的宝钗楼、铜雀台,都是中原地区的著名楼台。生前未能收复中原,死后也要看到祖国的统一,刘克庄和方信孺生死不渝的友谊,就是建立在这样深厚的基础上的。
刘克庄和方信孺的友情如此深挚,还由于他们有相同的曲折经历,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哀。方信孺曾几遭贬谪,刘克庄也仕途坎坷,“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 ” ( 《沁园春·梦孚若》 ) “帝方欲老长沙傅,虏尚能言博望侯。”(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七《挽方孚若寺丞》 )这些诗词中以李广、贾谊、张骞和方信孺作比,是有许多难言的隐痛的。方信孺晚景又十分凄凉,这样,和这位与自己志趣相投,际遇相近的友人天各一方,作者难以遏止的思念之情就是很自然的了。
结尾两句突发奇想,既然对挚友的思念是这样深沉久长,而每每一睹友人留题的诗句,便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快慰。那么,就让自己足迹所到之处,不论是驿亭还是僧寺,只要是有山水的地方都布满友人题写的诗句吧! 那样,这颗苦苦思念着挚友的心便可时时感受到友人的音容笑貌,这颗孤寂的心也就可以时时领略到友情的温暖了。出语痴绝,似不近情理,感情却极为深挚。
这首诗多用齿音和舌音,“寄书”、“参差”、“见”、“所”、“思”、“僧寺”、“山水”、“处”、“诗”等均为齿音,“迢递” 、“留题” 、“论”、“里”等均为舌音,齿音凄清幽细,舌音则坚实有力,全诗以齿音为主要音调,暗示了一种最深切最细微的感情。这也说明作者是熟谙诗的音律的老手。
注释
①迢 (tiao条)递: 遥远的样子。参差 (cen ci):近似、仿佛;这里也有龃龉不遇的意思。②驿 (yi义)亭: 古时供客人旅途中住宿、歇息的地方。
上一篇:《答庞参军》诗文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解连环》诗文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