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粉蝶儿 怨别
王廷秀
银烛高烧,画楼中月儿才照,绣帘前花影轻摇。翠屏闲,鸳衾剩,梦魂初觉。觉来时香汗初消,更那堪绣帏中冷落。
[醉春风]珠帘上玉玎瑓,金炉中香缥缈,彩云声断紫鸾箫。那其间恼,恼,万种凄凉,几番愁闷,一齐都到。
[普天乐] 露浥的海棠肥,霜压的梧桐落,金风淅淅,玉露消消。云中白雁飞,砌畔寒蛩叫,夜静离人添寂寥。越教人意穰心劳,眼横秋水,云埋楚岫,浪起蓝桥。
[十二月] 夜沉沉明河皎皎,昏惨惨暮景消消。低矮矮帏屏静悄,冷清清良夜迢迢。闷恹恹把情人去了,急煎煎心痒难挠。
[尧民歌] 呀,愁的是雨声儿淅零零落滴滴点点碧碧卜卜洒芭蕉,则见那梧叶儿滴溜溜飘悠悠荡荡纷纷扬扬下溪桥,见一个宿鸟儿忒楞楞腾出出律律忽忽闪闪窜过花梢。不觉的泪珠儿浸淋淋漉漉扑扑簌簌揾湿鲛绡。今宵,今宵睡不着,辗转伤怀抱。
[耍孩儿] 银烛淡淡光先照,瘦影孤灯对着。教人怎不自量度。急煎煎业眼难交,虚飘飘魂迷了枕上胡蝶梦,笑吟吟喜喜欢欢鸾凤交。相思病难医疗。云收雨歇,魄散魂消。
[尾] 怕的是王吉玎珰铁马敲,病恹恹精神即渐消。从来好事多颠倒,好着我短叹长吁到不的晓。
情人远别,是最令人伤心的事了。这套散曲有声有色地描绘了闺中女子对远去的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曲子开头,先写出了灯烛的焰头好高好旺,月亮映照着女主人公居住的华丽的小楼,而在绣帘前,有花影子在轻轻摇曳。一上来的意境基调就很清楚:冷。的确,“画楼中月儿才照”,清冷的月光覆盖了女主人公居住的小楼,这画楼就好似月中的月宫。月中本是清冷之地,寂寞得很,只有吴刚砍桂树的单调声,和嫦娥独居月宫的悔叹声。嫦娥尽管能长生不死,但却长年痛苦无眠;同样的,这位闺中女子尽管住的是华丽的“画楼”,但面临冷寂的月光一如嫦娥。这种冷落的感受至“更那堪绣帏中冷落”而明确起来。
在[醉春风]曲中,作者接着写道:这时,珠帘上玉环“玎瑓”响了一下;金香炉中升起缥缈的烟雾;远远的,天上云间传来幽咽如泣的呜呜箫声。这又增添了她的凄凉烦恼。烦恼至极,万般愁闷,一齐涌上心头。
至[普天乐]一曲,作者由女子身上把镜头拉大,推向她的身边,推向远方。院子里,露水滋润得海棠花盛开了,早霜压得梧桐叶落下了。风在淅沥沥地吹来,夜露在悄悄地降下。这是静景,已给了人一种伤感的情调,而又借助动景加强了这一倾向:云中一只孤独的白雁飞去,花园台阶边蟋蟀在凄凉地急叫。露水、早霜、海棠花开、梧桐叶落,还有金风(即西风)、寒蛩,这些都点明了是秋天。秋天是万物萧条的季节,离开了心上人的她,更添加了寂寥之情,这怎么不使人愈加内心烦乱、疲惫交作呢!女主人公眼眶中涌起哀怨的泪水,愁云充溢了全部身心,几乎要埋没情人驻足的峰峦山谷,她怕就怕他方女子掀起迷惑人的波浪把她的心上人带走。蓝桥,传说其地有仙窟,即唐裴航遇仙女云英处,这里喻他方女子。
接着,作者在[十二月]中写道:夜更深了,银河更加灿烂皎洁,而闺中女子昏昏沉沉,真仿佛是美人迟暮光景,又一次突出了清冷空灵的意境:身边,玲珑的绣帐,静寂的屏风;远方,冷冷清清的漫漫长夜。正是在这冷落的气氛中,她又一次想到情人远去,心里有多么苦闷。作者连续用了“夜沉沉”、“昏惨惨”、“低矮矮”、“冷清清”、“闷恹恹”、“急煎煎”六个排比式的重叠语,更强调了环境的清冷,更突出了女子凄苦的心情。到此时,她不由得“呀”地叹出声来。这一声叫,在空灵冷落的气氛中,打破了这清冷的静寂。
但是,也许,大自然受了她的感染,也许是偶然的巧合,这时下起了“淅零零”的细雨,雨点洒在芭蕉上发出“碧碧卜卜”的声响,一片片梧叶在风雨中飘飘然落入溪桥下,一只夜鸟拍动翅膀“忒愣愣”飞窜过花梢,这些,都为她添愁,她不由得珠泪“扑扑簌簌”而下,湿透了薄纱手帕。她在床上辗转反侧,情怀愈加伤感。这就是[尧民歌]的内容。
在[耍孩儿]曲中,作品又回到了开始时的景象,回到了对银烛的描写上,孤灯瘦影,这叫她怎么不伤怀呢?急切里她想睡去,过了许多时候,她虚虚飘飘迷迷糊糊做起了梦。散曲在这里运用了“蝴蝶梦”的典故,极言女子的梦颠来倒去,连梦也做不安稳。就在梦里,她与情人相会了,喜笑颜开,欢天喜地,两人如胶似漆,恩爱无比。她对情人吐露相思病难以排遣、难以医治的衷肠话语。可欢会才完,却又猛然惊醒,好似魂魄飞散一样。
此情此景,此时此际,她更怕听见风吹檐间铁马“王吉玎珰”的敲打声,因为这敲打既那么冷清,又打断了她的好梦。她在长吁短叹,读者似乎又听见了她的声音,但这声音已是绝望的哀怨:黑夜好像没有尽头一样,永远到不了晓。这也就是[尾]声所刻画的这位少妇的心境。这样以“怨”来结束,体现了“怨别”的主题。
这种以思妇闺情为内容的作品,表现了对封建时代妇女悲剧性命运的同情。在艺术上,这套散曲构造了清冷空灵的意境,在这种意境中展示女主人公凄凉的心理,更具有感人的力量。
上一篇:中吕·朝天子赠王玉英·夏庭芝|原文|赏析|鉴赏|译文|注释
下一篇:中吕·粉蝶儿牛诉冤·姚守中|原文|赏析|鉴赏|译文|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