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马上·第三折
(裴尚书上,云)自从少俊去洛阳买花栽子回来,今经七年。老夫常是公差,多在外,少在里。且喜少俊颇有大志,每日只在后花园中看书,直等功名成就,方才取妻。今日是清明节令,老夫待亲自上坟去,奈畏风寒,教夫人和少俊替祭祖去咱。(下)(裴舍引院公上,云) 自离洛阳,同小姐到长安七年也,得了一双儿女,小厮儿叫做端端,女儿唤做重阳;端端六岁,重阳四岁,只在后花园中隐藏,不曾参见父母。皆是院公伏侍,宅下人共知道。今日清明节令,父亲畏风寒,我与母亲郊外坟茔中祭奠去。院公在意照顾,怕老相公撞见。(院公云)哥哥,一岁使长百岁奴。这宅中谁敢提起个李字。若有一些差失,如同那赵盾便有灾难,老汉就是灵辄扶轮;王伯当与李密叠尸。为人须为彻。休道老相公不来,便来呵,老汉凭四方口,调三寸舌,也说将回去。我这是蒯文通李左车。哥哥,你放心,倚着我呵,万丈水不教泄漏了一点儿。(裴舍云)若无疏失,回家多多赏你。(下)(正旦引端端重阳上,云) 自从跟了舍人来此呵,早又七年光景,得了一双儿女,过日月好疾也呵! (唱)
[双调·新水令]数年一枕梦庄蝶,过了些不明白好天良夜。想父母关山途路远,鱼雁信音绝。为甚感叹咨嗟,甚日得离书舍?
[驻马听]凭男子豪杰,平步上万里龙庭双凤阙;妻儿真烈,合该得五花官诰七香车。也强如带满头花,向午门左右把状元接。也强如挂拖地红,两头来往交媒谢。今日个改换别,成就了一天锦绣佳风月。
(云)我掩上这门,看有甚人来此。(院公持扫帚上,云)哥哥祭奠去了,嫂嫂跟前回复去咱。(见科,云)嫂嫂,舍人祭奠去了。院公特地说与嫂嫂得知。(正旦云)院公可要在意者,则怕老相公撞将来。(院公云)老汉有句话敢说么。今日清明节,有甚节令酒果,把些与老汉吃饱了,只在门首坐着,看有甚的人来。(旦与酒肉吃科,院公云)夜来两个小使长把墙头上花都折坏了,今日休教出来,只教书房中耍,则怕老相公撞见。(正旦唱)
[乔牌儿]当拦的便去拦,我把你个院公谢。想昨日被棘针把衣袂扯,将孩儿指尖都挝破也。
(端端云)妳妳,我接爹爹去来。(正旦云)还未来哩! (唱)
[幺篇]便将毬棒儿撇,不把胆瓶藉。你哥哥,这其间未是他来时节,怎抵死的要去接?
(院公云)我门口去吃了一瓶酒,一分节食,觉一阵昏沉。倚着湖山睡些儿咱! (端端打科) (院公云)唬杀人也小爷爷!你耍到房里耍去。(又睡科,重阳打科) (院公云)小奶奶,女孩家这般劣! (又睡科,二人齐打介) (院公云)我告你去也,快书房里去! (裴尚书引张千上,云)夫人共少俊祭奠去了,老夫心中闷倦,后花园内走一遭去,看孩儿做下的功课咱。(见院公云)这老子睡着了。(做打科,院公做醒,着扫帚打科,云)打你娘。那小厮……(做见慌科,尚书云)这两个小的是谁家?(端端云)是裴家。(尚书云)是那个裴家? (重阳云)是裴尚书家。(院公云)谁道不是裴尚书家花园。小弟子还不去? (重阳云)告我爹爹妳妳说去。(院公云)你两个采了花木,还道告你爹爹妳妳去?跳起你公公来也,打你娘! (两人走科,院公云)你两个不投前面走,便往后头去? (二人见旦科,云)我两人接爹爹去,见一老爹,问是谁家的。(正旦云)孩儿也,我教你休出去,兀的怎了! (尚书做意科,云)这两个小的不是寻常之家。这老子其中有诈,我且到堂上看来。(正旦唱)
[豆叶儿]接不着你哥哥,正撞见你爷爷。魄散魂消,肠慌腹热,手脚獐狂去不迭。相公把拄杖掂详,院公把扫帚支吾,孩儿把衣袂掀者。
(尚书云)咱房里去来。(到书房。正旦掩门科) (尚书云)更有谁家个妇人?
(院公云)这妇人折了俺花,在这房内藏来。(正旦唱)
[挂玉钩]小业种把拢门掩上些,道不的跳天撅地十分劣。被老相公亲向园中撞见者,唬的我死临侵地难分说。(尚书云)拿的芙蓉亭上来。(正旦唱)氲氲的脸上羞,扑扑的心头怯;喘似雷轰,烈似风车。
(院公云)这妇人折了两朵儿花,怕相公见,躲在这里。合当饶过教家去。
(正旦云)相公可怜见,妾身是少俊的妻室。(尚书云)谁是媒人,下了多少钱财?谁主婚来? (旦做低头科) (尚书云)这两个小的是谁家? (院公云)相公不合烦恼合欢喜。这的是不曾使一分财礼,得这等花枝般媳妇儿,一双好儿女。合做一个大筵席,老汉买羊去,大嫂请回书房里去者。(尚书怒科,云)这妇人决是娼优酒肆之家! (正旦云)妾是官宦人家,不是下贱之人。(尚书云)噤声!妇人家共人淫奔,私情来往,这罪过逢赦不赦。送与官司问去,打下你下半截来。(正旦唱)
[沽美酒]本是好人家女艳冶,便待要兴词讼,发文牒,送到官司遭痛决。人心非铁,逢赦不该赦?
[太平令]随汉走怎说三贞九烈,勘奸情八棒十挟。谁识他歌台舞榭,甚的是茶房酒舍。相公便把贱妾、栲折、下截,并不是风尘烟月。
(尚书云)则打这老汉,他知情。(张千云)这个老子,从来会勾大引小。(院公云)相公,七年前舍人哥哥买花栽子时,都是这厮搬大引小,着舍人刁将来的。(张千云)老子攀下我来也。
(尚书云)是了,敢这厮也知情? (正旦唱)
[川拨棹]赛灵辄,蒯文通,李左车;都不似季布喉舌,王伯当尸叠。更做道向人处无过背说,是和非须辨别。
(尚书云)唤的夫人和少俊来者。(夫人裴舍上,见科) (尚书云)你与孩儿通同作弊,乱我家法。(夫人云)老相公,我可怎生知道? (尚书云)这的是你后园中七年做下功课。我送到官司,依律施行者。(裴舍云)少俊是卿相之子,怎好为一妇人,受官司凌辱,情愿写休书便了。告父亲宽恕。(正旦唱)
[七弟兄]是那些、劣憋、痛伤嗟,也时乖运蹇遭磨灭,冰清玉洁肯随邪。怎生的拆开我连理同心结!
(尚书云)我便似八烈周公,俺夫人似三移孟母。都因为你个淫妇,枉坏了我少俊前程,辱没了我裴家上祖。兀那妇人你听者!你既为官宦人家,如何与人私奔。昔日无盐采桑于村野,齐王车过见了,欲纳为后。同车。而无盐曰“不可,禀知父母,方可成婚;不见父母,即是私奔。呸!你比无盐败坏风俗。做的个男游九郡,女嫁三夫。(正旦云)我则是裴少俊一个。(尚书怒云)可不道女慕贞洁,男效才良;聘则为妻,奔则为妾,你还不归家去!
(正旦云)这姻缘也是天赐的。(尚书云)夫人,将你头上玉簪来。你若天赐的姻缘,问天买卦,将玉簪向石上磨做了针儿一般细。不折了,便是天赐姻缘;若折了,便归家去也。(正旦唱)
[梅花酒]他毒肠狠切,丈夫又软揣些些,相公又恶噷噷乖劣,夫人又叫丫丫似蝎蜇。你不去望夫石上变化身,筑坟台上立个碑碣。待教我慢憋憋,愁万缕,闷千叠;心似醉,意如呆;眼似瞎,手如瘸;轻拈掇,慢拿捻。
[收江南]呀!玷叮当掂做了两三截。有鸾胶难续玉簪折,则他这夫妻儿女两离别,总是我业彻,也强如参辰日月不交接。
(尚书云)可知道玉簪折了也,你还不肯归家去?再取一个银壶瓶来,将着游丝儿系住,到金井内汲水,不断了,便是夫妻;瓶坠簪折,便归家去。(正旦云)可怎了也。(唱)
[雁儿落]似陷入坑千丈穴,胜滚浪千堆雪。恰才石头上损玉簪,又教我水底捞明月。
[得胜令]冰弦断,便情绝;银瓶坠,永离别。把几口儿分两处。(尚书云)随你再嫁别人去。(正旦唱)谁更待双轮碾四辙。恋酒色淫邪,那犯七出的应拼舍;享富贵豪奢,这守三从的谁似妾。
(尚书云)既然簪折瓶坠,是天着你夫妻分离。着这贼丑生与你一纸休书,便着你归家去。少俊你只今日便与我收拾琴剑书箱,上朝求官应举去。将这一儿一女收留在我家。张千,便与我赶离了门者! (下) (裴舍与旦休书科) (正旦云)少俊!端端!重阳!则被你痛杀我也! (唱)
[沉醉东风]梦惊破情缘万结,路迢遥烟水千叠。常言道有亲娘有后爷,无亲娘无疼热。他要送我到官司,逞尽豪杰。多谢你把一双幼女痴儿好觑者,我待信拖拖去也。
(云)端端、重阳儿也!你晓事些儿个,我也不能够见你了也!(唱)
[甜水令]端端共重阳,他须是你裴家枝叶。孩儿也!啼哭的似痴呆,这须是我子母情肠厮牵厮惹,兀的不痛杀我也。
[折桂令]果然道人生最苦是离别。方信道花发风筛,月满云遮。谁更敢倒凤颠鸾,撩蜂剔蝎,打草惊蛇。坏了咱墙头上传情简帖,拆开咱柳阴中莺燕蜂蝶。儿也咨嗟,女又拦截,既瓶坠簪折,咱义断恩绝。
(张千云)娘子,你去了罢!老相公便着我回话哩。(正旦云)少俊,你也须送我归家去来。(唱)
[鸳鸯煞]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唱道题柱胸襟,当垆的志节。也是前世前缘,今生今业。少俊呵,与你干驾了会香车,把这个没气性的文君送了也! (下)
(裴舍云)父亲,你好下的也。一时间将俺夫妻子父分离,怎生是好?张千,与我收拾琴剑书箱,我就上朝取应去。一面瞒着父亲,悄悄送小姐回到家中,料也不妨。(诗云)正是石上磨玉簪,欲成中央折;井底引银瓶,欲上丝绳绝。两者可奈何,似我今朝别;果若有天缘,终当做瓜葛。(下)
《墙头马上》 (原名《裴少俊墙头马上》)系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的代表作。全剧共分四折。第一折写裴尚书的儿子裴少俊与李总管的女儿李千金“墙头马上”相遇,一见钟情;第二折写少俊与千金在李家后花园中约会,被嬷嬷发现后,千金随少俊私逃;第三折写李、裴二人在裴家后花园中共度七载光阴,生下一男一女。七年后,裴尚书发现千金,怒斥她为下流娼妓,并赶她出门;第四折写裴少俊及第得官,求千金重返裴家,裴尚书亦来相劝,千金将尚书奚落一番,与少俊重归于好。全剧贯穿着一种自由意识与封建门第意识的矛盾。在第三折,这个矛盾发展到了高潮。在矛盾冲突中,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本折都闪耀着诱人的光芒。
在第三折中,作者让李千金站出来与裴尚书进行正面交锋。当裴尚书发现李千金行踪可疑,极力追问她的身份时,院公用尽心计进行回护,而李千金却索性亮明自己的身份: “妾身是少俊的妻室。”裴尚书满以为颇有大志的儿子,每日只在后花园中看书,直等功成名就,方才娶妻,没料一个自天而降的儿媳妇如此现实地站在自己的对面,他不禁勃然大怒,“谁是媒人?下了多少钱财?谁主婚来?”一套封建婚俗的现成词句从他口中不假思索地道出。发现千金低头不语,裴尚书更加愤怒,斥责李千金“决是娼优酒肆之家”。千金奋力分辩,但尚书不问青红皂白: “送与官司问去,打下你下半截来!”此时,作为权势人物的裴尚书蛮横的性格已初露端倪。恰好此时少俊回来,少俊的出现对李千金无疑是个安慰,观众也千目贯注,希望他能站在千金一边,没想在严父威逼下,裴少俊答应休弃千金。共度七年日月的丈夫,如今不顾恩爱情义,要休掉自己的妻子,这对身处逆境的李千金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啊!千金也明白这都是那狠毒的尚书造成的。她悲痛欲绝。[七弟兄]一段唱词,表现了她对命运的无可奈何,抒发了她对尚书的痛恨情感。少俊在这关键时刻的软弱表现,也是旧时书生软弱性格的典型再现。裴尚书把自己装扮成“八烈周公”,把夫人粉饰成“三移孟母”,诬蔑千金为“淫妇”,说她坏了少俊前程,辱没了裴家上祖。当他咄咄逼人地说千金“败坏风俗,做的个男游九郡,女嫁三夫”时,千金义正辞严地说: “我则是裴少俊一个!”表现了她与下流倡伎之间的区别,反映了她对纯洁爱情的忠诚专一。道貌岸然的尚书怒不可遏,满口伦理道德,“你还不归家去!”强赶千金出门。李千金临危不惧: “这姻缘也是天赐的”!在此我们可以想见,一个柔弱女子被逼到何种地步!她周围没有一丝希望,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把希望寄托在老天身上,为自己的婚姻作护。但这也难不倒老奸巨猾的裴尚书,他要夫人拿玉簪来,要千金向石上磨做了针儿一般细,若不折,便承认是天赐姻缘,若折了便是淫奔,便赶千金回去。真是费尽心机。像这种情况,岂有不折之理!紧接着千金唱了[梅花酒]、[收江南]两段。在舞台上,千金是边唱边做。她愁肠寸断,轻掇慢捻,为了与少俊的爱情,她不得不上了尚书的圈套。“玷叮当掂做了两三截”,一根玉簪断了,李千金慨叹自己的婚烟“总是我业彻,也强如参辰日月不交接。”觉得自己恶缘已尽,将要永远与少俊分离。狠毒的尚书又设一计,让千金用游丝儿系着银瓶从井里汲水,以此来彻底毁灭千金天赐良缘的想法。这纯粹是将千金与少俊的姻缘往绝路上逼。连使两计,瓶坠簪折,李千金走投无路,只得痛别少俊与两个孩子,返回娘家。剧情发展到此,裴尚书专断、蛮横、咄咄逼人的性格已发展到极致。李千金对封建势力的大胆反抗,对爱情的专一、执著追求的性格也得到最充分的表现。
《墙头马上》是以唐代为历史背景的。唐代的门阀制度相当严重。统治阶级以及名门望族都把结婚作为一种政治行为来看待,丝毫不马虎,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青年男女没有选择自己爱情婚姻的自由。许多适龄青年不能及时婚娶。裴尚书对自己儿子的婚事早有安排。这在第一折中通过李总管已做交待。他原就打算让少俊娶千金的。只是由于李总管宦路相左,裴少俊尚未功成名就没有结合而已。在第三折中,作者有意安排裴尚书没有认出李千金来,于是才发生了以上的冲突。正是因此,才显出作者的匠心安排,否则,这场矛盾冲突将不会发生,这折戏、甚至全剧都没有意义了。少俊和千金也不知道自己的家长已为自己定了终身,并且就是自己彼此倾心的人,所以才使冲突可能发生。由此更可见出,封建家长对儿女婚姻的专断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子女对自己的婚事根本没有发言权。在第三折中,由于作者的巧妙安排,才使青年男女的要求婚姻自由的思想得以充分展示,才使封建门第观念的狠毒无情暴露无遗。这场冲突是进步意识与落后意识的拼搏,最后以落后意识暂时压倒进步意识而告终,结局是悲剧性的。
作者在集中笔墨塑造主要人物的同时,并未忽视次要人物。尤其是院公形象的塑造,通过本折开头的几笔,一个活生生的院公便树立起来。院公在剧中是个滑稽而有趣的人物。他有点夸夸其谈,大意疏忽,但也很机智,并很讲究恩义。这通过他的语言和行动都可显示出来。当少俊准备到郊外祭奠前,告诉院公在意照顾千金和两个孩子,他似胸有成竹地答复了一通: “哥哥,你放心,倚着我呵,万丈水不教泄漏了一点儿。”当千金向他叮咛要在意后,他也似谨慎地嘱咐千金别让两个孩子出来,则怕老相公撞见。可是他又吃了一瓶酒,一分节食,倚着湖山睡了。这样便给裴尚书进后花园留了一个有利的时机,太大意了!当尚书发现院公在睡大觉,打了他一下时,他误以为是两个孩子和他逗着玩,便顺口骂道: “打你娘。那小厮……”无意中戏弄了堂堂尚书。当他从朦胧中清醒,突然看见所骂的正是裴尚书时,神情立刻慌张了。尚书问这两个孩子是谁家的,天真幼稚的孩子主动答道是裴家的,院公马上意识到大事不好,保守七年的秘密将要泄露,当他机智地打岔: “谁道不是裴尚书家花园”,接连又企图用打岔来蒙混过关,可愈是含糊,愈引起尚书的怀疑,直至尚书随两个孩子追到书房发现千金,院公还极力回护,可都没有成功。后来尚书迁怒于他,要打他,张千又趁机为主子帮腔,落井下石。院公又恰到好处地揭露了张千,从而免了一顿毒打。剧情发展到此,院公再没出现,但也就是在这大的矛盾还未达到高潮之前,院公的形象便活现在舞台上了。
情节合乎逻辑,弛张结合,也是本折的一个特点。全折的情节演进是单线进行的,始终围绕着千金和尚书间的矛盾。如何让这两位互相对立的人物相遇,是需要缜密安排的。本折一开始,是清明时节,少俊和母亲到郊外坟茔去祭奠。通过少俊交待了时间已过七年,以及七年后的今天他与千金的现状。祭奠前叮咛院公,院公与千金谈两个孩子的玩耍,两个不懂大人之事的孩子为接爹爹而出现,尚书到后花园内检查儿子的功课,在院公大意睡觉时尚书发现两个可疑的孩子,紧随孩子在书房中发现千金,这一个个步骤都是合乎逻辑,也合乎生活情理的。尚书与千金的相遇,是有前边这些情节做准备的。在全折的情节所造成的舞台气氛是一张一弛的。一开始气氛较轻松,在尚书发现端端和重阳时,便转入紧张。张千和院公互相指责又使剧情转入轻松。而当尚书正式与千金交锋时又转入紧张。到瓶坠簪折一节,矛盾达到高峰。当千金与少俊以及两个孩子相别时,舞台上又出现了较轻松的抒情气氛。这样张与弛、冲突与抒情的有机结合,既利于舞台演出,又利于观众欣赏。
总之,人物形象的生动,性格的鲜明,情节安排的合理是本折的突出特点。但本折也有它不成功的地方,例如院公答复少俊的一段话,便文气十足,有些不合乎院公这个下层人物的身份。千金唱词用典太多,不近通俗。
上一篇:望江亭·第三折|原文|翻译|赏析|鉴赏
下一篇:汉宫秋·第三折·|原文|赏析|鉴赏|译文|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