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式·[南吕] 一枝花
汤式
言志
自怜王粲狂①,莫怪陈登傲②。不弹贡禹冠③,谁赠吕虔刀④? 十载青袍⑤,况值烟尘闹。事无成,人半老。黄金台将丧斯文⑥,白玉堂空怀故交⑦。
[梁州] 看鞍马上诸公衮衮⑧,听刀戈下众口嗷嗷,因此上五云迷却长安道⑨。曳裾休叹⑩,投笔空焦(11),题桥谩逞(12),击楫徒劳(13)。直钩儿怎钓鲸鳌? 闷弓儿难射鹏雕。喜的是砚池内通流着千丈沧溟,诗卷里包藏着九重宣诏,书楼上接连着万里云霄。虽道是浅识,寡学,这几篇齐鲁论也不下于黄公略(14)。捻吟髭自含笑,矫首中天日正高,豪气飘飘。
[尾声] 闲拈斑管学张草(15),静对黄花诵楚骚。等待新雁儿来时问个音耗,若说道董仲舒入朝(16),公孙弘见招(17),看平地风雷奋头角!
【注释】 ①王粲:汉末著名文学家。才思敏捷,但怀才不遇,仕途坎坷,后随曹操,官至侍中。②陈登: 汉末人,孤傲,善战,曾从曹操共诛吕布。③贡禹: 西汉人,为人正直,志趣高洁,汉元帝时官至御史大夫。世传其至交王吉出仕时,贡禹弹冠 (整洁其冠)相庆。④吕虔: 三国时为魏刺史,有佩刀一把,相者认为位当三公的人才可佩带,吕虔因此将此刀赠于著名孝子王祥。⑤青袍: 唐朝,八九品官穿青 (黑) 色服装。⑥黄金台: 相传为战国燕昭王延请天下贤士而筑之台。斯文:指礼乐制度,也指儒者文人。⑦白玉堂:指翰林院。也喻富贵人家的宅邸。⑧衮衮:相继不绝。⑨五云: 旧有青、白、赤、黑、黄五色之云的说法。长安道: 泛指入京求官。⑩曳裾: 出自李白《行路难》 之二: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言碌碌奔波于王侯权贵之门的凄苦无奈。(11)投笔:相传汉朝班超曾奋然掷笔:“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以投笔从戎来表达报国壮志。(12)题桥: 汉朝司马相如初入长安时,壮志凌云,在升仙桥柱上题字: “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13)击楫: 东晋名将祖逖渡江北伐贼敌时曾中流击楫而誓: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14)齐鲁论: 《论语·雍也》 云: “子曰: 齐一变,至于鲁; 鲁一变,至于道。” 意思是指,齐有太公、周公的传统,如果再加上有明君兴之,就可以由齐之霸道变为鲁之王道。黄公略: 黄石公。即张良于下邳圮上所遇的老人。授张良《太公兵法》,自此,张良熟谙兵机,在辅助刘邦灭楚兴汉中屡建功勋。(15)张草: 即张旭的草书。(16)董仲舒: 西汉哲学家,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儒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思想基础之先声。(17)公孙弘: 西汉经学家,与董仲舒同治《春秋公羊传》。
【鉴赏】 这篇 《言志》 不仅对汤式本人来说是一篇重要曲作,即使就整个元代散曲来说,也应该被视作是一篇闪烁着特殊思想光辉的佳作。
首曲先连用四个典故,凝炼地标明了作者清高孤傲的性格志趣和怀才不遇的生活遭际。作者深怜王粲的狂放,也不见怪陈登的高傲。不弹冠相庆荣登仕途,自然不会有人赠送吕虔的佩刀。作者为何这么多感慨呢?这是因为十多年来沉郁下僚,位卑职微,更何况又遇上兵荒马乱,战火频仍的年代。延请贤士的黄金台上不再有那些仁人志士,编修注史的翰林院也只空有对儒者士子们的怀想。这是对蒙元末年兵连祸结、天下大乱的时代背景的交代。
[梁州] 曲的前半部,顺着这一题旨向纵深发展: 一方面是 “看鞍马上诸公衮衮”,权门望族相继不绝,炙手可热地跋扈于当朝; 一方面是 “听刀戈下众口嗷嗷”,在统治阶级的屠刀下生民涂炭,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痛苦呻吟与悲伤呐喊之声,不绝于耳。在这片混乱与冲突中,作者并未迷失方向,也没有丧失信心,他不像李白感叹奔波仕途的凄苦无奈,只为不能像班超那样投笔从戎而空自心焦。作者即使有司马相如过桥题柱的豪情也不能夸口,有祖逖中流击楫的壮志也是徒劳,这就好比“直钩儿怎钓鲸鳌”,“闷弓儿难射鹏雕”。在此,作者把不在少数的英雄豪杰之士,壮怀激烈、志冲霄汉却又不得舒展匡时济世之才的悲剧作了痛切的陈述。如果作者仅限于此,全曲的气氛必然沉浸在运交末世的悲哀之中,这篇作品的不同流俗和出类拔萃之处在于,它在对社会黑暗揭露之余,并不因此或意气消沉,或自怨自叹。在 [梁州] 曲的下半部,作者激情高昂、声情并茂地唱出了自己卓荦的抱负和治世雄心。作者虽身为一介书生,但所作的几篇有关齐鲁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却不下于黄石公的韬略兵法。每每抚案而起,总是昂头望见日悬中天,“豪气飘飘”。
[尾声] 中进一步说明自己虽然闲暇时提起笔来学习张旭的草书,宁静中对着菊花诵读《楚辞》、《离骚》,但这一切都只为了等待 “新雁儿来时问个音耗,若说道董仲舒入朝,公孙弘见招,看平地风雷奋头角”。其志在虹霓的自尊和自信,大有威薄长空之势。
全曲诵古论今,以力匡社稷、报效邦国的浩然正气而贯之,豪迈壮烈,给人以力的鼓舞和美的享受。这在元曲中确不多见。
上一篇:刘庭信·[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原文|赏析|鉴赏|译文|注释
下一篇:关汉卿·[南吕]四块玉·闲适|原文|赏析|鉴赏|译文|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