迺贤《三峰山歌并序》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元]迺贤
钧州阳翟县南有山曰三峰。昔我睿宗在邸,尝统兵伐金,与其三将完颜合达、移刺蒲兀、完颜斜烈等鏖战山下,败其军三十万,而金亡矣。今百余年,樵牧往往于沙砾中得断矟、遗镞、印章之类。至正五年嘉平第二日,予自郏城将上京师,道出阳翟,夜宿中书郎郭君彦通私馆,感父老之言,而作歌曰:
落日惨淡黄云低,悬崖古树攒幽溪。三峰山头独长啸,立马四顾风凄凄。沟边老翁行伛偻,劝我停骖为君语。山前今日耕种场,谁识当年战争苦。金源昔在贞祐间,边尘四起民彡残。燕京既失汴京破,区区持此为河山。大元太子神且武,万里长驱若风雨。鏖兵大雪三将死,流血成河骨成堵。朱鸾应瑞黄河清,圣人启运乾坤宁。当时流离别乡片,归来白发歌承平。旷野天寒霜簌簌,夜静愁闻山鬼哭。至今垄上牧羊儿,犹向丛中寻断镞。论功卫霍名先收,黄金铸印身封侯,英雄半死锋镝下,何人酹酒浇荒丘!
三峰山之战是元灭金国的决定性战役。公元1231年,元军分三路进攻金国。拖雷(就是后来的元睿宗)统帅主力部队辗转抵达邓县,冬季,冒着严寒北上,矛头直指汴京,与金国的大将完颜合达等在三峰山(今河南禹县境内)遭遇,双方相持不下。次年正月,元人援军赶到,元军大胜,合达受缚。
迺贤的《三峰山歌》 写于1345年,也就是元顺帝至正五年。当时,他从南方赴大都漫游,正经过三峰山下。
这首诗弥合得法,针线很密。我们可以根据内容把它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落日惨淡黄云低”以下八句。这是全诗的引子。诗人布置了一个深山黄昏的环境,为整首诗歌确定了一种色彩,一个基调,冷清、凄苦。在这样特定的环境里,他让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悠悠叙述那古代战争的故事。
第二部分: 从“金源昔在贞祐间”到“犹向草根寻断镞”,这是全诗的主干。好象摇出了远境头,作者把画面推向远方,视野大大开阔了。晚期的金国,国土日蹙,民生凋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元人的铁骑所到之处,势如摧枯拉朽,席卷了北部中国。迺贤是蒙古人,他对历史的这种发展进程持欣赏的态度,因此很说了些歌功颂德的话。但他毕竟又是一个诗人,他也写出了战争对社会生产的破坏作用和它投向人们心灵的巨大阴影。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这是一个议论性的结尾。是议论,也是抒情。自古以来,“一将功成万骨枯”,无数战士的骨骸铺就了穷兵黩武者的青云之路,而这些血洒荒野的冤魂,又有谁记得他们,肯酹酒一祭呢?诗中断了叙述,略发议论,戛然而止。浑浑茫茫,极有情致。
这首诗吊古伤时,笔力雄健,在迺贤的诗歌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杰作。稍后于他的张翥提到这首诗时说:“易之作歌辞,豪健激昂,而奕奕有思致,殆与三峰长雄。置之乐府铙歌间,扬厉无前之盛绩,良无愧也”。这个评价,大致是公允的。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上留田行》原文|翻译|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