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明《塘上行》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明]何景明
蒲生寒塘流,日与浮萍俦。风波摇其根,飘转似客游。客游在万里,日夕望故州。鶗鴂鸣岁暮,蟪蛄知凛秋。暑退厌絺綌,寒至思重裘。佳人不与处,圆魄忽已周。房栊凄鸣玉,纨素谁为收?白云如车盖,冉冉东北浮。安得云中雁,尺帛寄离愁。
《塘上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清调曲》。本诗是抒发游子思乡念家感情的,通篇都是心理活动的描写。
开首四句,作者以蒲草与浮萍起兴,比喻自身为了功名或者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客游异地。初看,这几句并无精彩之处。因为托物寄意,引类取譬,乃文人墨客惯用手法。自诗、骚以还,屡见不鲜。即使以蒲草、浮萍的随波逐流来比拟人为生活所役使,身不由已、辗转奔走,在古典诗歌中也不乏其例。如“蒲生广湖边,托身洪波侧”(谢脁《蒲生行》)、”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曹植《浮萍篇》)。但此处诗人却一改常规,不说人似蒲、萍,反言蒲、萍“飘转似客游”,可谓匠心独运,思深而句奇。仔细品味一下就会明白,这决不是比喻的主、客体简单地互换而已,而是通过这种互换,改变读者的思维惰性和接受习惯,见出新意,更加突出漂泊无定、人生如旅的含蕴,强化诗句的抒情效果,使之突破字面上的意思,转达出潜藏在诗人深层心理中的对于人生世上却无力主宰自己命运的哀伤与忧郁之感。
中间十句,反复申述游子思乡念家的痛苦之情。从结构上说,第一句采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段,使这十句与前四句紧密联系,浑然一体。承转之际,不露微隙。而且描写的内容,在不知不觉间,逐渐从思乡转移到思人,也显得天衣无缝,十分自然。足见作者磬控纵送,深谙诗理。从表现手法上说,诗人选用了大量带有凄清幽冷色彩的物象来烘托渲染。这些客观物象,与诗人的主观情感和谐一致,因此有力地映衬出诗人悲凉凄怆的心境。从感情的抒泻上说,不仅将游子思乡怀人的惆怅意绪刻划得低回宛转,淋漓尽致,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使这种思乡怀人的感情显得越来越浓重、越来越强烈。从而细腻地、层次井然地展示出其意识流动的过程与轨迹。
最后四句即景抒怀。诗人运用巧妙的想象,把游子思乡的情感推向顶峰。这四句在意思上可分两层,中间略有转折:从本心说,当然希望自己能象天边的白云那样,自由自在地飘动,倏忽之间,返回家乡。不得已只好求其次,又转而希望云中的归雁,能将自己写满离愁的书信捎回家乡,带给亲人。结尾处,诗人以醒目的字眼点明题旨,收煞全篇。
作者当时与李梦阳在理论上同倡“复古”之说,在创作上也都身体力行。他的诗近体全宗李、杜与盛唐诸人,古体则取法汉魏。本篇风格古朴重拙,虽显然是模仿《古诗十九首》及其它汉魏乐府的,但骨气神韵甚为接近,几可乱真。点化前人诗句及用典处,也都自然妥贴,不露刻画之迹。此外,表现羁旅行役、乡思乡愁,固然是古典诗词的传统题材,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制不胜枚举。而这首诗却不给人以旧调重弹、似曾相识之感。况且本篇虽感情缠绵凄恻,但诗格健朗,并未流于纤弱一道,这些都得益于作者的才思与笔力。
上一篇:《塘上行》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下一篇:李益《塞下曲》原文|翻译|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