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大梁行》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唐]高适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忆昨雄都归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全盛须臾那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侠客犹传朱亥名,行人尚识夷门道。白璧黄金万户侯, 宝刀骏马填山丘。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
《大梁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列为《新乐府辞》。大梁,今开封市。战国时(公元前361年),魏都由安邑(今山西运城县东)迁到大梁,此后魏又称梁。魏于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此诗作于天宝三载(公元744年)秋,诗人客居梁宋后期,时年44岁,高适与李白诸友正同游汴洛之地,诗中借怀古咏史抒发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业的怀抱。
开头四句写诗人驱马来到魏都旧址,这里已是一片废墟,往年的魏王宫室已不复存在。唯有禾黍之地。魏国公子信陵君及他的宾客随从也早已化为灰尘。诗人因未能入仕从军施展平生抱负,混迹于渔樵,躬耕自给而时时感到苦闷,以不断外出游历排遣愁怀,并写下了不少怀古咏史之作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故诗中用了“愁杀人”三字表达诗人这种悲愁感伤的情绪。并通过追怀重用才士、养三千食客的信陵君,寄托自己未能受到重用的情怀。
接下来四句深入一层,回顾当年全盛时期魏国国都的强盛与繁荣景象。 “雄都”二字已充满了褒奖之意, “旧朝市”概写魏国都城繁华的贸易市场。“轩车照耀歌钟起”具体地再现了当时的一派生机勃勃、歌舞升平的“雄都”盛祝。 “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三千里”更是形象地再现了声势浩大、威武雄壮的魏国军容,具有千里之地的魏国国运强盛,三十六万披带铠甲的战士是国运强盛的象征。营垒相连,鼓角相闻的阵营足以使企图入侵的敌国胆寒。
紧接下来的四句笔锋陡转,诗人从怀古咏史又回到了现实的世界。全盛时的魏国旋即被秦国所灭,“高台曲池”无复存在, “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诗人的所见与所想全然是不同的境界。所以,诗人又用四句抒发感叹。他面对暮天的落叶和衰草,抚剑悲歌,感伤自己的抱负如同“暮天”、“秋草”一样凄凉暗淡。但他并不灰心丧气,他希望能象当年隐于屠肆的侠客朱亥那样,在紧急关头帮助信陵君夺军救赵,报效祖国。
末四句诗人又引用历史典故抒发自己的感慨:君不见当年曾被赵孝成王重用并赐于黄金白璧的虞卿因为离开赵国而被困于魏国,后悔感伤也都无及于事。这些传说因为年代久远无法考证,所以结尾发出“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的感叹。
刘开扬在《论高适的诗》一文中说: “高适的近体诗不如他的古诗写得好,尤其是七古,如《大梁行》、 《邯郸少年行》、 《燕歌行》等,古朴森茂,自不待言,章法结构亦可为法。”想读者也会有同感吧!
上一篇:李贺《大堤曲》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下一篇:刘邦《大风歌》原文|翻译|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