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枝蔚《少年行》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清]孙枝蔚
少年不读书,父兄佩金印,子弟乘高车。少年不学稼,朝出乌衣巷,暮饮青楼下。岂知树上花,委地不如蓬与麻。可怜楼中梯,枯烂谁论高与低?尔父尔兄归黄土,尔今独自立门户。尔亦不辨亩东西,尔亦不能学商贾。时衰运去繁华歇,年年大水伤禾黍。旧时诸青衣,散去知何所?簿吏忽升堂,催租声最怒。相传新使君,怜才颇重文。尔曹不识字,张口无所云。鬻田田不售,哭上城东坟。昔日少年今如此,地下贵人闻不闻?
《少年行》是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这首诗可以说是为封建纨袴子弟所作的一幅精采的画象。诗作勾勒出贵族子弟贪图安乐,不稼不穑,不学不读,终于在父死兄亡后无所依托,落得个对坟而泣的结局。这在封建社会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是封建纨袴子弟生活的真实写照。
开篇六句,写少年不务正业,穷奢极欲。这个少年既不按照统治阶级为他安排定的读书做官的人生道路去从事举业,也不屑象贫穷子弟那样去学稼务农。父兄子弟佩金印,坐高车,为官做吏,何等威武!然而他却一味贪恋享乐, “朝出乌衣巷,暮饮青楼下”。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东晋时王、谢诸望族皆居于此。这里指代少年生活的富贵之家。青楼,乃妓院的别称。少年生活上的醉生梦死,荒淫靡烂,于此可见。
“岂知”四句是作者发出的慨叹。树上之花,鲜艳一时;楼中之梯,高低有别。然而,花一“委地”,反不如低贱的蓬蒿、苎麻;梯一“枯烂”,有谁还能辨别出高低呢?这四句预言贵族少年未来命运的可悲,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纨袴子弟的厌恶。
“尔父尔兄”以下十八句,是全诗描写的重点所在,主要写这个少年在父死兄亡后生活没有着落、结局的凄凉。 “尔父尔兄归黄土,尔今独自立门户。尔亦不辨亩东西,尔亦不能学商贾”,是说父兄刚死,这个少年尚能依恃昔日的繁华,利用父兄留下的家产, 自立门户,享乐一时。但他既不谙农事,又不懂商贾经营之道,结果很快就坐吃山空。 “时衰”以下十四句是写这个少年在灾荒之年的遭遇。当时衰运去,父兄留下的家产被耗尽后,昔日的繁华一去不复返了。更值年年水灾,禾黍不收,过去的男童女仆,此时已不知散落何处。没人伺侯的生活本来已足酸心,再遇官吏升堂催租,只有听任其苛责怒骂而已。新来的官吏怜才重文,可自己胸无才学,在堂上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为维持生计,不得不变卖田产,谁料田产也卖不出去。在一切生路都绝的情况下,少年只好对坟而哭,痛定思痛:正是昔日的一味荒淫,才导致今日的悲凄结局。地下的亡魂,也该听到这个不肖子的悔恨痛哭吧?
这首诗广采对比。从全诗来看,少年昔日的享乐腐化、不务正业与今日的凄惨处境形成对比;从局部来看,少年与父兄子弟也形成对比。作者的劝诫意图在对比中很自然地呈现于读者面前。此外,作者还善于寓感叹于比喻之中。如将树上花,楼中梯与贵族少年作比;花之委地,梯之枯烂,则暗喻少年日后的结局。自然熨贴,毫不牵强。同时作者的感叹也溢诸言表。
本诗虽然是为封建纨袴子弟作传,其中不免流露出读书做官、上下尊卑等庸俗的思想,但作者寄寓其中的劝诫意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上一篇:程含章《小儿歌(二)》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下一篇:盛符升《山蚕行》原文|翻译|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