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年《李延年歌》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汉]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李延年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杂歌谣辞》。《汉书·外戚传》 (上)记载: “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按即此歌,故删节)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唐,颜师古注曰: “非不希惜城与国也,但以佳人难得,爱悦之深,不觉倾覆也。”这大概就是汉武帝称“善”的原因之一吧。
全诗共六句,句句精警,千古传颂,遂为成典,文人学士,争相引用,以滋翰墨,润饰篇章。本诗前两句,不从正面着笔去描写“佳人”的色姿,而从“北方”之广阔背景和“绝代”之人生跨度,烘托其卓然“独立”,无与伦比的丽态艳容。但是,诗人对这样的“绝代佳人”并无赞美玩赏之意,而是为下文蓄势壮笔。三、四两句,翻滚逆接,写出“一顾”、“再顾”,即一而再,再而三的一味玩赏“绝代佳人”,沉缅女色,不问国政,会导致倾覆城池,颠覆国家的危险。夏桀之宠妹喜,商纣之迷妲己,周幽之恋褒姒,都是前车之鉴,但是,可悲的则是这些昏君,身死国亡而不自醒悟。最后两句,乘胜猛击,从灵魂深处,挖掘出这些亡国丧躯之君,“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的贪色丑恶心理活动。“宁不知”,即怎么不知道。这些昏君怎么能不知道迷恋女色、荒废政事会导致“倾城”、 “倾国”的严重恶果呢?他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这些历史教训,但是, “一顾” “再顾”于“绝代佳人”之中,他们就不能自拔了。到底是“女子祸国”,还是“君昏祸国”,李延年在这首诗歌结尾,态度暧昧,秣棱两可,这大概与汉武帝亲自在场聆听的关系致为重要,所以,他只好含混其词,于“佳人”“昏君”之间,各打五十大板,让他与她去平分秋色吧。
作家创作的动机,往往伴随着语言的演变,经常出现反向趋势,后人对李延年这首诗中“倾城”、倾国”的理解正是这种特殊规律的一个例证。 “倾城”与“倾国”在汉代以前是同义词,其源出于《诗经·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郑玄《笺》曰:“哲为多谋虑也;城,犹国也。丈夫,阳也,阳动,故多谋虑则成国;妇人,阴也,阴静,故多谋虑乃乱国。 ”可是,后来人们反用来作为称誉美女之词,南朝梁·何思澄《南苑逢美人》 :“倾城今始见,倾国昔曾闻。”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
“真可谓倾城倾国,无对无双者也。”唐玄宗《好时光》 :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武平一《妾簿命》:“常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李白《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武元衡《赠佳人》:“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城倾国胜莫愁。”元·王实甫《西厢记》:“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城倾国貌。”明·梁辰鱼《浣纱记·泛湖》:“载去西施岂无意,恐留倾国更迷人。”清·唐孙华《维扬舟中作》:“空谷未闻倾国貌,褰帷都怀倚门妆。”另外,还有沿用本义的,如李商隐《马嵬》:“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黄庭坚《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雪后书怀》:“燕颔封侯空有相,蛾眉倾国自难昏”。诸如此类,还可以举出很多,可见《李延年歌》对后世影响之巨大。
上一篇:杨维桢《杀虎行并序》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下一篇:《枯鱼过河泣》原文|翻译|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