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白渠歌》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汉]民歌
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如云,决渠为雨。水流灶下,鱼跃入釜。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元年(前246年), 韩国派水工郑国向秦国建议修筑水渠,秦采纳了这一建议,凿成了郑国渠。渠自中山西瓠口(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惠民桥西)引泾水东流,经今泾阳、三原、富平等县,至蒲城县注入洛河,长三百余里,灌溉田地四万余顷,于是关中田地成为沃野。唐代以后,郑国渠始渐堙废。
又据《汉书·沟洫志》记载: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采用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 凿成白渠,起首谷口(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黑石湾村)尾到栎阳(今陕西省临潼县北古城屯),中间流经泾阳、三原、临潼等县,至渭南县北注入渭河中,长达二百里,可灌溉田地四千五百余顷,民以富饶。今泾惠渠,约当古白渠的旧道。
这篇歌辞始见于《汉书·沟洫志》, 《乐府诗集》收入《杂歌谣辞》。它是一首赞扬郑国、白公所凿二渠溉田利民的巨大功绩的民歌。
歌辞十四句,每句四言,言简意赅朴实无华。起首两句,先交待了郑、白二渠的发源地:池阳为郑渠起点;谷口为白渠引泾水处。三、四两句告诉我们修建郑、白二渠的时间顺序,郑国渠在前,白渠为后。
“举锸如云,决渠为雨”,两句又展示给读者一幅劳动人民战天斗地辛勤凿渠的写意图:举锨如云,极言参加凿渠工程人数众多;挥汗如雨,极表劳动者的艰辛。
“水流灶下,鱼跃入釜”两句《汉书·沟洫志》缺,据《前汉纪》太始二年补。 “水流”、 “鱼跃”似夸张手法极言用水之便,以赞颂郑、白二渠泽披后世的功绩。
民以食为天,要种禾黍打粮食,就离不了水与肥。而“泾水一石,其泥数斗”又能灌溉淤泥又可代粪肥田,真是巧夺天功,造福于人,而人民生活从此富饶起来,使京城长安亿万人口衣食得到充足的供应。
由于郑、白二渠在农田水利上的巨大作用受到人民的赞扬,而《郑白渠歌》即表达了人民的心声,感人至深,流传千古。
上一篇:赵元《邻妇哭》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下一篇:陆游《醉歌》原文|翻译|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