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无《乌夜啼》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元]宋无
露华洗天天堕水,烛光烧云半空紫。西施夜醉芙蓉洲,金丝玉簧咽清秋。鼙鼓鞭月行春雷,洞房花梦酣不回。宫中夜夜啼栖乌,美人日日歌吴歈。吴王国破歌声绝,鬼火青荧生碧血。千年坏塚耕狐兔,乌衔纸钱挂枯树。髑髅无语满眼泥,曾见吴王歌舞时。乌夜啼,啼为谁?身前欢乐身后悲。空留瑟怨传相思。乌夜啼,啼别离。
《乌夜啼》属乐府诗中的〔清商曲辞·吴曲〕。相传南朝宋刘义庆被废,侍妾夜闻乌啼声,扣齐阁曰:“明日应有赦。”因制此曲。今传歌辞八首(见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基本上是爱情歌曲,非义庆本旨。南朝梁简文帝,北周庾信,唐李白均有拟作,歌辞也由五言演变为七言。
宋无这首《乌夜啼》是一首咏史诗。借用乐府旧题,以春秋时吴王夫差由于宠幸西施,奢侈腐化,导致惨败灭国的事实,来总结历史教训。
诗的前四句写吴王宫中狂饮欢歌、通宵达旦、穷奢极欲的生活景况。 “露华”是芳香性饮料,这里说的是酒。 “洗天天堕水”,以极其夸张的语言,形容整个宫廷成了酒的世界。酒可以把天冲洗一遍,洗天之酒又象下雨一样从天上洒落下来。吴王和他的嫔妃侍从们,天天都在酒的乾坤里生活。这比用“醉生梦死”的成语来加以形容,真是含蓄多了,也深刻多了。 “烛光”句继续用夸张手法说,由于吴宫彻夜不眠,烛光和灯火把半个天空的云彩都映成了紫红色,就象燃烧的火焰一样。西施是我国春秋时代的著名美人。传说越国败于吴国,范蠡求得西施,进献给吴王夫差,吴王许和。夫差得西施后,酖于声色,荒废国事;越王勾践则卧薪尝胆,生聚教训,终于灭吴复国,称霸诸侯。 “芙蓉洲”是吴宫荷塘中高地上的亭榭建筑。在这里诗人勾勒了一位醉美人的形象。西施带着娇憨的醉态,躺卧在碧水绿荷红花掩映的轩榭之中,呈现出一种国王宫苑特有的富贵、豪华、奢侈无度,纸醉金迷的氛围。“金丝”、“玉簧”指镶金嵌玉的弦索乐器和竹管乐器。 “咽清秋”是说在清冷的秋天奏出动人的乐曲。这四句诗把吴宫中泼酒如水,通宵不眠,笙歌不断,酣醉不醒的种种情态描绘得维妙维肖。
“鼙鼓”四句,继续写吴宫的奢侈生活,但已显示出败亡之象。““鼙鼓”是祭神之鼓声,“鞭月”是赶着月亮行走,指光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新的一年的春天又到来了(“行春雷”)。吴王和他宠爱的西施,日日洞房酣睡,做着醉人的美梦,哪里还有心过问国事。乌鸦叫声凄励刺耳,人们往往把乌啼视为不吉之兆。“宫中夜夜啼栖乌”可以说是对夫差敲的警钟,是为吴国唱的哀歌。但是昏了头的夫差却不醒悟,依然是“美人日日歌吴歈”。“歈”即歌曲。软绵绵的吴歌把人的骨头都唱软了。
“吴王国破”四句,写亡国之后阴森、荒凉景象。诗人抓住几个富于特征性的侧面,做了淋漓尽致的描绘。昔日彻夜狂欢的宫苑,如今已是“歌声绝”响。到了夜晚,鬼火青荧闪射着青幽的光,使人感到毛骨悚然,恐怖异常。吴国历代国君的坟塚,多已坍塌崩坏,成了狐兔们的巢穴。乌鸦无意间衔几个追悼亡灵的纸钱,挂在枯干的树枝上,让人看了更增加无限的酸楚与悲哀。这四句诗与首四句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诗人要告诉读者的,正是这个反差的因果关系。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讲,这种反差也容易给读者选成较强的刺激,从而引起他们的共鸣。
“髑髅无语满眼泥,曾见吴王歌舞时。”这两句把反差表现得更为直接和突出。眼看着那光秃秃的人头骨,两只眼睛成了深深的黑洞,里边塞满了泥土,你怎么会想到那就是当年曾威加东南、称霸诸侯、整日生活在歌舞队里,酒肉林中的吴王呢?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诗人反复咏叹的,正是这么一条历史教训。
“乌夜啼,啼为谁?”诗的最后扣紧了本题。乌鸦为什么在夜里啼叫呢? “身前欢乐身后悲。”这是诗人的回答。 “空留瑟怨传相思。乌夜啼,啼别离。”“瑟”是乐器;“怨”指表达男女爱恋相思之情的歌曲。吴国灭亡了,只留下一些幽怨缠绵的吴歌供后人演唱,借以传达别离之情。这是诗人的又一回答。乌之所以夜啼,一是啼亡国之痛,二是啼别离之苦。乐极而必悲,长聚而必离,人生可叹者即在此也。这就是这首诗所蕴涵的深层哲理。
从这首乐府诗中可以看出,宋无的艺术表现力是相当强的。通篇基本运用直陈铺叙,把要表达的内容描述得准确充分,达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对比的方法把吴王生前和吴国灭亡后的景况均作了详细的描写,通过极大的反差,增强了诗的感染力量。此外,还以夸张(前边已提及)、对仗(如“宫中夜夜啼栖乌,美人日日歌吴歈”),句式音韵的灵活变化等辅助手段,强化了诗的美感。同时还应特别指出,在叙述和描写时,诗人很善于选取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如象青荧鬼火,树上挂的纸钱,髑髅眼中的泥土等,这就使诗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读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上一篇:王恽《义侠行并序》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下一篇: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原文|翻译|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