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鼎孳《岁暮行》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清]龚鼎孳
天寒鼓柁生悲风,残年白头高浪中。地经江徼饱焚掠,夜夜防贼弯长弓。荒村哀哀寡妇哭,山田瘦尽无耕农。男逃女窜迫兵火,千墟万落仓箱空。昨夜少府下急牒,军兴无策宽蜚鸿。新粮旧税同立限,入不及格书驽庸。有司累累罪贬削,缗钱难铸山非铜。朝廷宽大重生息,群公固合哀愚蒙。揭竿扶仗尽赤子,休兵薄敛恩须终。
龚鼎孳的《岁暮行》,从诗题、思想内容到用韵,都和杜甫的《岁晏行》一脉相承。杜诗的主题是哀悯人民困于一岁之末的官府征敛。此诗用少陵韵,反映的是明朝末年兵荒马乱,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使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社会现实。
这首诗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第十四句“缗钱难铸山非铜。”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前八句。一、二句点题, “天寒”与“残年”互见,点明时令是岁暮隆冬。 “柁”是屋内两柱间的大横梁。“白头”,指老百姓。这两句写的是寒冷的北风呼啸着吹进空荡荡的茅舍,穷苦百姓的生活犹如挣扎在急风恶浪之中。下面开始了具体描述。“地经江徼饱焚掠,夜夜防贼弯长弓。”“江徼”的“徼”,是边界的意思,这里指穷人所住的地方是几省交界之处,经常遭受土匪强贼的抢劫和焚烧房舍。一个“饱”字,传神地写出了遭受抢掠的次数之多,遭劫之重以及处境之险,所以夜夜都要手持长弓严加防范。接着四句形象而又具体的描写:“荒村哀哀寡妇哭,山田瘦尽无耕农。男逃女窜迫兵火,千墟万落仓箱空”。把一幅兵荒马乱,山村破落,人烟稀少,民不聊生的社会动乱图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大片荒芜贫瘠的山田,被洗劫一空的粮仓箱笼,失去亲人的寡妇在哀哀痛哭,男女老少迫于兵火逃离家乡……这些诗句也是对下文的有力铺垫。
第二层是“昨夜少府下急牒,军兴无策宽蜚鸿”以下六句:就在这屡经战乱,百姓穷困不堪的时候,征纳租税以供军需的紧急公文下达了。这无异于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少府”,是官名,秦官九卿之一,掌管山海地泽的税收,供皇帝享用。此处指朝廷管理财政的高级官员。“蜚鸿”,原意指蠛蠓小虫,此处指百姓。牒,公文。这两句是说昨夜上级税收官下达了征收租税的紧急公文。因为急待供应军饷,所以无法宽容老百姓了。“新粮旧税同立限,入不及格书驽庸”这是说如果地方官吏搜刮百姓不力,到期应交纳的租税达不到指标,就要作为能力低下的官吏受到处分。“有司累累罪贬削,缗钱难铸山非铜。”“有司”,此处指负责收租税的地方官吏。“累累”,言其多也。“罪贬削”与上文“入不及格书驽庸”是因果关系,指因收税不力而贬官削职。 “缗钱”,是用绳穿连成串的钱,即贯钱。“缗钱”一句是倒装句,说的是山上的石头毕竟不是铜,所以它铸不出钱来。通俗点讲,也就是说黎民百姓已经一贫如洗了,想从他们身上再搜刮出东西来,就像想用山上的石头来铸钱一样的不可能。由于有了第一层对人民苦难生活的描绘,这一层写官府的横征暴敛则更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第二部分四句,集中笔墨表达了诗人对岁末征敛的看法。作为一个朝廷官吏,龚鼎孳在崇祯朝曾任兵科给事中。他的官职使他有机会接触当时现实社会下层,使他对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民,不堪忍受官府的横征暴敛有了一些了解。他向以“敢言”著称,不乏为民请命之举。据《清史稿·龚鼎孳传》载:“时兵饷紧急,贼敛繁兴,屡疏为江南请命。”在《岁暮行》这首诗的结尾,他向最高统治者提出了劝谏:“朝廷宽大重生息,群公固合哀愚蒙。揭竿扶仗尽赤子,休兵薄敛恩须终。”先从正面讲,朝廷百官应该可怜可怜贫苦百姓,要重视他们的休养生息,尽可能宽大地对待他们,又从反面讲,如果赋税过重,超过了人民的承受能力,逼得他们走投无路,那只能迫使他们铤而走险,昔日扶仗耕作的赤子就可能变成明朝揭竿而起的草莽。结句又一再强调朝廷要采取休兵薄敛政治,施恩于民,才能使社会安定,使人民各得其所。这些对最高统治者的劝谏,真可谓是苦口婆心,龚鼎孳在诗中对当时社会形势的分析是有预见性的。
这首诗用质朴浑厚的笔墨,描绘出了一幅浓缩的明末社会动乱图。尤为可贵的是,诗人把笔触深入到遭受横征暴敛的劳苦大众的生活,深得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髓。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琢,纯用白描手法陈列事实,直抒胸臆,不愧为以“天才宏肆,千言立就”而与钱谦益、吴伟业并称的“江左三大家”之一。
上一篇:陈与义《居夷行》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下一篇:王恽《平原行至元甲申岁正月作》原文|翻译|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