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战士和苍蝇》原文|注释|赏析
Schopenhauer①说过这样的话: 要估定人的伟大,则精神上的大和体格上的大,那法则完全相反。后者距离愈远即愈小,前者却见得愈大。
正因为近则愈小,而且愈看见缺点和创伤,所以他就和我们一样,不是神道,不是妖怪,不是异兽。他仍然是人,不过如此。但也惟其如此,所以他是伟大的人。
战士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去罢,苍蝇们! 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
(1925年3月24日《京报·民众文艺周刊》第14号)
注释 ①Schopenhauer 叔本华(1788—1860),德国哲学家。这里引述的话,见他的《比喻和寓言》一文。
赏析 这是一篇以寓言形式写作的杂文。寓言多为短小的故事,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无生物,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在简单的故事中包含深刻的道理。一般的说,寓言只是某种人生哲理的载体,故事并不影射实际生活中具体人或事。《战士和苍蝇》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寓言,只是采取了寓言的形式针砭时事,所以它的现实针对性是极强的。文中的战士和苍蝇都有所指。鲁迅在《这是这么一个意思》中曾经明确说明: “其实我做那篇短文的本意,并不是说现在的文坛。所谓战士者,是指中山先生和民国元年前后殉国而反受奴才们讥笑糟蹋的先烈;苍蝇则当然是指奴才们。”
孙中山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伟大的先行者,杰出的革命家。他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1924年1月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开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同共产党结成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展,在中国革命史上做出了杰出贡献。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于北京。由于他的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势力的态度,在生前或逝世后都遭到帝国主义及国内形形色色反动势力的攻击、诬蔑和谩骂。比如在他逝世的第二天,1925年3月13日《晨报》就刊出梁启超答记者问《孙文之价值》一文,诬蔑孙中山一生“为目的而不择手段”,“无从判断他的真价值”,等等。鲁迅对此十分愤慨,于孙中山先生逝世后第九天写《战士与苍蝇》,宏扬孙中山的历史功绩,斥责一切诋毁孙中山先生的奴才们。杂文本意虽在为孙中山先生辩诬,但又不仅仅局限在这个范围,而是兼及“民国元年前后殉国而反受奴才们讥笑糟蹋的先烈”,因此文章包容着更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
战士与苍蝇的对比,作者褒贬态度异常鲜明:战士虽有“缺点和伤痕”而不能掩其伟大,苍蝇“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而“终竟不过是苍蝇”。对比中又蕴含辩证思想:现象和本质、偶然和必然,全局和部分,了了分明,既是全文赖以立论的基点,又是统领全文的思想内涵。现实性、针对性、哲理性、形象性熔于一炉,使这篇杂文成为礼赞革命先行者、针砭宵小的名篇。
上一篇:钱泳《成衣何必言尺寸》原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老舍《打倒近视》原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