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经《能言鹦鹉》原文|注释|赏析
上蔡先生①云: “透得名利关,方是小歇处②。今之士大夫何足道③,真能言之鹦鹉也④。” 朱文公⑤曰: “今时秀才,教他说廉,直是会说廉; 教他说义,直是会说义。及到做来,只是不廉不义。”此即能言鹦鹉也。
夫下以言语为学,上以言语为治,世道所以日降⑥也。而或者见能言之鹦鹉,乃指为凤凰、鸑鷟⑦,惟恐其不在灵囿⑧间,不亦异⑨乎?
(《鹤林玉露》)
注释 ①上蔡先生——指谢良佐。良佐字显道,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理学家程颐的高足弟子,世称上蔡先生。②小歇处——起码处。③道——称道。④能言之鹦鹉——《礼记·曲礼上》: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谢氏语意本此。⑤朱文公——即朱熹。⑥日降——一天不如一天。⑦鸑鷟(yue zhuo) ——即凤凰。⑧灵囿(you)——帝王养珍禽异兽的苑囿。⑨异——奇怪。
赏析 人应当心口如一,言行一致。如将言行相比,应该是行重于言,而绝不可倒置。但在封建时代,统治者们往往是心口不一,口是心非,甚或是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这篇百余字的短文,以极为贴切形象的比喻,深刻揭示了封建士大夫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丑态。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文章开头引用了大理学家程颐的高足弟子谢良佐《上蔡语录》上的话,阐明了自己的论点。他首先指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能够过得了名利关,才能谈得上道德学问。明确指出了立身行事的人格标准。接着,作者对社会现状进行评价。他说,如今的士大夫全都不值得称道,他们都不过是会说话的鹦鹉罢了。言下之意是说,这些人口头上都是仁义道德,实际上言行不一,口是心非。“能言鹦鹉”,语本《礼记·曲礼上》: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这里借用此典,旨在指出士大夫们徒具人形人言而无礼义之心,无异于禽兽的本质。这种运用比喻来立论的方法,言简意赅,生动准确,意味深长。
接下来引用大理学家朱熹《朱子语类》上的话,对论点进行阐释。它紧紧抓住了当今秀才们“教他说廉,直是会说廉;教他说义,直是会说义”的表现,突出地再现了儒者们鹦鹉学舌般的丑态。又用他们“及到做来,只是不廉不义”的行径,揭露出他们心口不一、不廉不义、无异于“禽兽之心”的内在品质。这样,就从外部形态和内在本质两个方面论证了士大夫及儒者们“真能言之鹦鹉也”的论点。
前面描摹了士大夫和秀才们鹦鹉学舌、心口不一的丑行。最后揭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回应了要想有道德学问必先过好“名利关”的人格标准。作者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指出“上以言语为治”,推尚花言巧语、不办实事的政策,下面的好趋名利之徒,就必然投皇上所好,造成“下以言语为学”的世风,造成而今“世道日降”的结局。并且出现了这样反常的奇特现象: “而或者见能言之鹦鹉,乃指为凤凰、鸑鷟,惟恐其不在灵囿间。”人们看见了会说话的鹦鹉,就都说那是凤凰,还恐怕不把它豢养在帝王专设的珍禽苑囿之中。这不是很奇怪的现象么?这段分析,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这一方面找出了世风日下的最根本原因,另方面也勾画出最高统治者任用小人为贤能,以摇唇鼓舌者为人才的丑态。对他们的愚昧无知,喜好吹捧,崇尚空谈,进行了无情的嘲笑和讽刺。
这篇文章,感情充沛,情绪激昂,对社会流弊的揭露一层比一层深入有力,一层比一层尖锐辛辣,充分体现了作者关心世事、疾恶如仇、激愤难平的心境。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感染力。
在写法上也很独特。篇幅极短却有近半引文用典。作者将它们和全文和谐有机地联为一体,不仅不显得累赘,反而使论点论据更加简明有力,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在结构上,前后照应,非常严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杂文,通篇用比,形象性强,内涵丰富深刻,对于我们今天如何辨别真假人才、抵制流俗,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李欣《胡昭衡致朱焘》原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冯至《自慰》原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