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汉年《革命必可成功与鸦片烟老爷》原文|注释|赏析
前总司令蒋介石已由日返国,上海市党部之欢迎声高噪天空,工统会且刊标语“拥护蒋介石同志负责完成国民革命”于报端;蒋于一片欢迎声中抵沪后即向国人宣言: “我此行益信中国国民革命必可成功,但国民须益加努力”,这是何等的福音,“革命必可成功”。可是: “但国民须益加努力”,却还有问题。不要讲民众,先说说党国负责的那批鸦片烟老爷之努力。
现任要职的要人,以前曾在北京政府努力过来的,现在跑到南京来想必“益加努力”的了,然而有许多“老爷”因为南方鸦片烟公卖,价钱比北京便宜许多,因此“吞云吐雾”也“益加努力”起来。假如马上攻下北京,赶走老张,这批老爷又是努力抢着北方要职,那时,故地重临,北国风光,依然故我,吞云吐雾的成绩,想来又是“益加努力”。我想他们一榻横陈,荧荧烟灯,烟枪在手,一定也要和着新由日本归来的蒋总司令说一声:
“革命必可成功,但鸦片烟须益加努力!”
还有一批脸儿白白,年纪青青的西装忠实同志,听说因为要和那些革命的鸦片烟老爷,努力合作,和衷共济,联络联络,拉拢拉拢的关系,未免也常常光降“鸦室”与诸老爷应酬一下,渐渐把鸦室跑熟了,吞云吐雾的革命工作,也随之“益加努力”,居然与诸老爷同入“老枪”革命之列。
“吁戏!”此之所谓革命必可成功乎?
(1927年12月1日《幻洲》第2卷第5期)
赏析 这篇杂文并没有正面论述革命的成功与这些抽大烟的老爷的关系,它是从客观公允的角度刻画了“要人”、“老爷”和“忠实同志”的形象。在文章结尾处,作者发出一句反讽感叹: “ ‘吁戏!’此之所谓革命必可成功乎?”轻轻一笔,画龙点睛。很明显,革命若是靠这批烟老爷的努力,不但不会成功,相反只能走向反面。至此,一篇含蓄深沉的杂文的主题便清晰地印在读者脑海。
和一般的讽刺文章相比,这篇文章没有用漫画手法,而是采用中国传统的白描勾勒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
且说那批要人,原来是在北京政府里供职,现在都跑到南京政府里任要职来了; 更有那许多“老爷” “吞云吐雾” “益加努力”。大凡都是因为南方鸦片烟公卖,又比北京价钱便宜许多之故。作者并没有就此停止对他们嘴脸的刻画,而是笔锋一转,用 “假如”一词作想象,进一步把这些老爷的丑恶灵魂暴露在读者面前。若是攻下北京,赶走老张的话,他们又抢着北方的要职。看,就是这样一群投机革命的分子,却喊着要民众努力,岂不是对自己的绝大讽刺吗?
文章写到这里还不善罢甘休,又继续分析了这批“老爷”们对年青一代的腐蚀。那些年纪轻轻的忠实同志,由应酬到熟悉,以至最后与诸老爷同入“老枪”革命之列。可见,这些泡“鸦室”的老爷不会使革命成功,反而会毒害腐蚀一大批可以使革命取得成功的新生力量。真是罪大恶极!
一马配一鞍。为了鲜明地突出主题,这篇杂文采用了层层推理、山外有山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通过对那三种人形象生动的塑造,我们清楚地看到投机分子的肮脏面孔,从而不需作者自己作答,我们就会体会到革命成功必须根除这烟老爷的道理。
反语的运用是该文的一大特点。比如称抽大烟为“革命工作”,把年轻人进“鸦室”称为参加了“革命之列”等等。形象、生动的人物塑造也给该文增色不少。
那些抽大烟的“老爷”距今已60来年了,“一榻横陈,荧荧烟灯,
烟枪在手” “吞云吐雾”的壮景,也由时间划上了句号。然而这篇杂文的生命力不仅仅属于过去,于今仍不失其战斗锋芒。
上一篇:许地山《面具》原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原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