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江阴女子
雪胔白骨满疆场, 万死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 活人不及死人香。
清兵南下之际,不少地方皆望风而降,福王朱由崧也于1645年春被俘,但江阴县(今属江苏)人民却在典史陈明遇、阎应元的带领下起兵抵抗,固守八十一日,先后杀清兵七万五千余人。城破之后,清兵屠城,横尸遍地,惨不忍睹。后有一不知名姓的女子,作为历史的见证人,题诗城墙之上,留下了这首民族英勇精神的颂歌。
“胔”(zi),腐肉。战场之上,到处是死尸,一个“满”字说明死人之多。尸身上肉骨分离,白骨裸露,可见已经腐烂,而且腐肉竟然惨白如“雪”,又说明腐烂程度之深,其气味之难闻,可想而知。但在诗人眼中,所看到的并不仅仅是无数僵尸,而是由此联想到那些曾经寄寓在这些躯体之中的忠勇之魂。第二句“孤忠”意为忠贞而无人理解无人支持,这是对战死者的赞美,也是对腐败昏庸的最高统治集团的斥责。“未肯降”是“孤忠”的具体表现。“万死”则是形容其所受考验之严峻及最后结局的惨烈,从而反衬出那些英魂们忠勇精神之强。英雄们已经为国尽忠,英勇赴死,但他们的遗骸却无法得到掩埋。遍地腐尸,自然臭不可当,致使过路行人皆“掩鼻”而走。然而诗人却讽喻他们“休掩鼻”,这并非因为她自己不觉其臭,而是因为在她看来,那些“活人”却反而“不及死人香”,这里的“活人”是指偷生者,更是指变节者,他们虽生而如行尸走肉;“死人”指那些战士及死于清兵屠刀之下的无数善良无辜,他们虽死而将流芳千古。诗末这一“香”字用得虽有些俗白,但却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诗人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
平心而论,这首诗的文字并不十分典雅,作者大约也是粗通文墨,然而由于它是特定历史时刻的产物,为诗人满腔的热血与全部的爱憎所凝聚而成,因此却有着强烈的艺术感召力,使人为之击节而叹。
上一篇:《雉带箭·唐·韩愈》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