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诗经·大雅》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天难忱斯,不易维王。
天位殷適,使不挟四方。
这是《大明》中的第一章。在《诗经·大雅》中有一组反映周民族起源、发展和壮大的史诗,《大明》是其中的一首,着重叙写了周武王顺应天道,讨灭殷商,建立周王朝的史迹。
一代王朝的兴亡,留下一代人的思考。本诗大致成于西周前期,刚刚经历了一代王朝的更替后不久。这样,历史留给了诗人一个重要的思考问题,即历史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如果有,这规律又是怎样的。诗歌一开始便从这里着手,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天道与人事的关系图。“明明”是指帝王在统治中表现的德性,“赫赫”是指天道在冥冥之中操纵人类社会那至高无上的尊严。在这幅图中,诗人认为人事是天道的具体表现,也就是说,人世间的一切帝王统治都是那冥冥中天道对人类社会的操纵。然而,这只是历史变化的依据,并没能说明天道是如何操纵这变化的。具体的说,商为什么会取代夏?周为什么会取代商?于是,诗人进一步思考这一问题,指出“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忱”,信也。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对于人类个体来说,是那样变化莫测,那样令人瞠目。一代代的帝王,虽然总想永久延续自己的统治地位,但又总是枉费心机。所以,诗人把历代王朝更替的原因归结为天道难以知晓,这里包含着更深层次的涵义:只有顺应天道,才能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末二句,诗人又用殷商灭亡的史实对自己的上述观点加以证实。“天位殷適”,“位”、“立”古同字,《周礼·小宗伯》注:“古文书位作立。郑司农云:立读为位。古者立、位同字。”適,同嫡,殷嫡,指商纣。“使不挟四方”,“挟”,拥有。“四方”,指本来属于殷商统辖的各诸侯国。据历史记载,由于商纣王昏庸暴虐,各诸侯国纷纷背叛商王朝,而投奔周政权。本来商纣为王,是天所确立,应该有其合理性,而事实上,却众叛亲离,最终灭亡。不正说明了“天难忱斯”么?
在这首诗里,“天”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或许有人会因此简单地判断为迷信的东西,从而彻底否定全诗观点。固然,“天”这个词确是带有一定神秘色彩,这是由于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决定的。在人类早期,人们总是把天看得神秘莫测,至高无上,甚至作为一种崇拜的偶象。所以,在这首诗中浸入了一些不科学的成分。但是,如果我们揭去这层神秘的外衣,去看诗歌对历史的思考,便会发现诗人是在用“天”这一概念去概括某种规律,虽然还不是那样具体、准确。在这里,诗人朦胧地意识到历史不是某个人的创造,历史有其自身不可违背的规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从这一点看,诗人确是洞见到了历史发展中某些本质的东西。
《大明》从全诗来说,是一首歌功颂德的作品。一般说,这类作品的阿谀之辞使作者的个性、情感被掩盖起来了,也就很难出现成功之作。本诗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诗人不是一味盲目地歌颂,而是在此之前,用理性的眼光去考查历史,这样,在热情的歌颂中,又有冷峻的思考,这种在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认识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也才显得那样诚挚,也就使诗歌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颂诗,而成为一篇优秀之作。
上一篇:《塞下曲·[唐]高适》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天河·[唐]杜甫》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