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櫂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据史书记载,这首歌辞是刘彻行幸河东祭祀后土(土神),在舟中和群臣宴饮时所作。其时大约在元鼎四年(前113)。武帝五幸河东,只有这一次是在秋季。诗人触凉秋、舟行、宴饮之景而生时倏逝、人渐老之感,勉励进取之余,又觉生之短促,生命难测,使诗包孕了极丰富的哲理意蕴。
全诗九句,写得极有层次:前八句为具体铺陈、实写渲染,最后一句为理性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前句落笔空间,后句着墨时间,二句表现出了诗人特定情境下的时空意识:风云恒在,岁不待人。而“起”、“飞”、“落”、“归”等动作性极强的词的运用,则将诗人的潜意识化成了一种生命将远去的悲凉感。时空是永恒的,生命是短暂的,强烈的反差在诗人的心灵深处激荡起一股矛盾的情绪:既想施展抱负,大展宏图,垂名万代,又感到良时不再,人生如梦,功名富贵的虚空。岁时的变迁,使诗人产生了强烈的生命悲剧意识,从而促使诗人对短暂生命的价值作进一步的体悟和思索。此二句奠定了全诗悲凉苍劲的基调,同时为哲理的思辩提供了生动的感性体验材料。
由于生命的过于短暂,诗人便转而怀想起萦绕于心际的“佳人”来:“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兰有秀”、“菊有芳”互文见义,均用以比佳人。此二句意脉承上而来,又可作多种解释:既可解为因睹兰秀菊芳之景而念佳人,思享乐;又可解为因睹秋天的肃杀之景,遂生孤独之感,进而思佳人以慰怀;更可解为,由于良时倏逝,岁月催人老,而顿念萦绕于心际的欲实施的抱负和理想。一般认为佳人指美人,其实这里的佳人视为美好希望或远大理想的象征更妥贴、更合诗意一些。因为刘彻酷爱辞赋,他所作歌诗的文辞都很显然受到过楚辞的影响,因而屈原《离骚》中香草美人的笔法对他的诗创作发生影响并为他所承继,以至用佳人比理想、抱负,也就在情理之中。
正因为好时光不再来,青春逝而不返,诗人才想到生之窘迫,进而及时勉励自己当乘时骋志:“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楼船”,指有楼的大船;“汾河”,源出于山西省宁武县曾涔山,西南流到河津县入黄河。这两句既是实写舟行之景,又是虚写自己的骋志搏击,含蓄地传达出诗人欲大有作为,在有限的年岁中肆才骋能的强烈愿望。
然而,事物的发展都是辩证的,“箫鼓鸣兮发櫂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吹箫、鸣鼓、摇楫长歌,不管多么热闹欢乐,都只能畅一时之心胸,尽一时之豪兴,一旦生命的悲剧意识袭上心头,狂欢便会急转为巨大的悲哀和痛苦。欢乐的心境是暂时的,长久萦绕于心际的总是那生命的困惑和悲哀。这两句是由时空意识演化而来的细腻而深层的情绪变化和体验。
在经过以上心灵历程的艰难跋涉后,诗人终于脱去了感性描述性的、体验性的外衣,而袒露出理性的肌肤:“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这是永恒宇宙面前的无可奈何的叹息,更是生命的困惑、理性的思辩,它仿佛在告诉人们:人对青春流逝、日渐衰老是无可奈何的,但人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干出辉煌的事业,而这恰恰就是蕴含在此诗中的极深刻的哲理。
整首诗贯穿着一条时间线索,从睹秋景而觉时迁、人渐老的悲时写到欲实现理想须及时勉励、奋勇搏击的乘时,再回到乐极生悲的悲时,最后转入淡淡的思忖,以时为径,以理为纬,编织出一首含蓄隽永的哲理诗,它不仅给我们以哲理思考,更启示着我们应乘时发奋以期大有作为。
上一篇:《秋晚思梁益旧游·[宋]陆游》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秦中吟·重赋·[唐]白居易》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