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刘禹锡
衙前有乐馔常精,宅内连池洒任倾。
自是官高无狎客,不论年长少欢情。
骊龙颔被探珠去,老蚌胚还应月生。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作品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四句分析白居易“少欢情”的原因,后四句是劝慰和勉励。
针对白居易赠诗中所流露的年老堪叹、欢情日淡的低沉情绪,这首答诗的前四句便从生活境遇、官阶地位和年龄状况上加以分析,指出:就境遇而论,白氏歌舞充庭,精馔满案,美酒倾池,不乏令他欢愉的优越条件;他之所以郁郁寡欢,主要是由于“官高无狎客”,即由于官大位尊,一同宴游亲近的人少了。至于年老,则不是主要原因。刘禹锡与白居易关系十分亲密,所以出言无忌,在答诗中可以直陈己见。
年老,是白居易悲叹的核心问题,他甚至因此把自己看作一棵毫无生机的“枯树”。刘禹锡在答诗中正是抓住这一核心,首先在诗的前半部分指出这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又在后半部分提出更为积极的看法:年老,意味着成熟,意味着充实,意味着精华的集结,是应该感到高兴的事情。为此,诗人运用《庄子·列御寇》中骊龙颔下失珠的典故,说明老年人往往具有丰富的经验,而这正是像骊珠一样宝贵的财富,即使被别人学去了,也是一种于人有益的贡献。接着,诗人又用“老蚌生珠”的典故,说明人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才能更好地总结经验,蕴蓄精华,不断产生出珍贵的成果。最后,作品又取喻于现实生活,说明三春的桃李固然鲜艳可爱,而沁脾的桂香,坚实的核果,更喜欢在秋天欣欣向荣,人生的秋天不也是如此吗?人年老了,应该是三秋飘香的桂子,而不是衰朽无用的枯树。
刘禹锡由于参加了王叔文革新集团,政治上屡遭排挤和打击,一生仕途坎坷。然而,他始终抱有积极用世的雄心壮志;即使到了晚年(他与白居易同龄),其精神状态也要比白居易昂扬得多。本诗中的“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里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都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当然,刘禹锡之所以能保持乐观主义的情怀,是有原因的。在《秋声赋》中,他写道:“骥伏枥而已老,鹰在韝而有情。聆朔风而心动,盻天籁而神惊。”这就告诉我们:他尽管年老了,还在不断地聆听着、企盼着,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他的进步的政治主张和革新措施。这样,他的乐观情怀便与他的政治抱负紧紧联系在一起,比一般老年人的淡泊度世、颐养天年更高一格。
作为一首抒情诗,这首作品情真意切,笔随情转,具有抒情诗的典型特征。前四句直言相陈,正反映了两人关系的至亲至密,感情无间;后四句为把诗友从枯树之叹中解脱出来,不厌其烦地用典、设喻,婉语相慰,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备至,忧患与共。可见,无论是直言,还是婉语,都是由诗人深厚、真挚的感情所决定的。与此同时,这首诗紧紧抓住“年长”这个核心问题,或言情,或述理,由浅入深,从分析它不是“少欢情”的根本原因,进而引申出积极的结论,给人以哲理性的思索,因而又以鲜明的观点和缜密的思路表现出哲理诗的风骨。它在艺术手法上的这一特点,很值得研究和借鉴。
上一篇:《符读书城南(节选)·[唐]韩愈》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绝命诗二首(其一)·[明]张煌言》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