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韩愈
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
这是韩愈的一首感怀诗。诗题中的“谢自然”是唐代果州南充县的一位寒舍少女,弃家学道于金泉山。据说,有一天,她独坐于空室之中,忽然云雾缭绕,须臾轻举,羽化成仙。此事不仅引起了百姓的轰动,而且引起了郡守的惊叹和皇上的诏谕褒扬。然而,韩愈听到这一传闻后,却感慨系之,深感这是一种麻木和愚昧的表现,于是写下了这首长诗,指出“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这位寒女完全是死于迷信和愚昧,已经无法追悔了,但“来者犹可诫”,希望其他人无论如何不可再重蹈她的覆辙。这里引录的四句诗,就是他对世人的哲理性的劝诫。
谢自然的悲剧,使韩愈深深感到:“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人置身于万事万物之中,知识是最为美好、最可宝贵的。像谢自然这样的悲剧,就是源于愚昧、落后、麻木和迷信;而人之所以愚昧落后,之所以麻木迷信,又是源于无知无识。缺乏知识,乃是丧失一切——甚至包括生命——的一个根源。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就是智慧,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生命,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不仅可以避免愚昧落后,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牺牲,而且还可以创造,可以获取。
中国有句古语:“人为万物之灵”。人之所以能够超越于世间万物之上而成为大自然的主宰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因为人类拥有世间万物所不能拥有的知识。正是人类,善于不断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而且不断探索,不断开辟,使自己的实践经验愈益丰富和发展,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愈趋深化和升华,从而凭借自己的知识驾驭世间万事万物,主宰大自然的一切。对这一点,我们的先人早就有所领悟,有所认识。荀子的“人定胜天”,就已表达了这样的人类自信心;韩愈的“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则再次重申了这一闪光的思想。很显然,这一认识同道教所宣扬的信神敬鬼是水火不相容的。道教不信人而信神,不自敬而敬鬼,将人反过来当成神物鬼物的奴隶,使人随物迁移,这是人类认识观的一种大倒退。正是针对这一落后现象,韩愈发出了“奈何不自信,反欲随物迁”的喝斥。在这里,诗人已经不只是为寒女谢自然的悲剧感到痛心和惋惜,而且是对宣扬怪异的道教及其背后的支持者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鞭挞。鲜明的思想倾向和强烈的爱憎情感,溢于言表。
韩愈在反佛排佛的同时,也极力反对道教的各种迷信活动,而他所运用的思想武器,除了儒家的“不语怪力乱神”、“天道远,人道近”和“不能事人,焉能事鬼”等等传统观点之外,还特别强调了知识在破除迷信、消除愚昧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一大进步。尽管他所说的知识与今天的科学知识有天壤之别,但能看到这一点,这在当时乃是难能可贵的。
“以文为诗”是韩愈诗歌的特点之一。这首《谢自然诗》,便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征。作者首先概述谢自然学道羽化的过程,接着叙述各方面对此事的荒谬反响,以此设置诗人准备给予剖析和批判的对立面;然后,作品转入分析批判,并在分析批判中阐明诗人的独到见解,抒发诗人无比愤慨的情怀。这样,整首诗歌便如同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的政论文,表现了疾恶如仇、旗帜鲜明的战斗风格。
上一篇:《谒文公上方·[唐]杜甫》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豫章行(节选)·[晋]谢灵运》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