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韦应物
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
韦应物(737—约792),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年轻时曾为唐玄宗的侍卫。后为滁州、江州、苏州刺史,故称韦江州或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入王、孟一路,风格清淡,长于五言。有《韦苏州集》。
这首诗紧紧扣住嘉陵江的水声来阐述禅理,并将其赠给深上人,以交流禅学心得,表明了他对禅学修养的无限向往。但我们从诗所发表的议论中,也可领悟到流溢于内的哲理。
先写嘉陵江水声的由来。“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相传大禹治水,开凿山崖,使湍急的水流奔腾直泻,令人叹为奇迹。次写嘉陵江水声的喧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诗人夜宿山门店,被很大的水声惊得通宵睡不好觉。再写嘉陵江水声的启悟。“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水性本来是安静的,山石也本来是没有声响的,可是“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为什么两者相互冲击,会发出雷鸣般的巨响在空阔的山中回荡呢?很明显,韦应物是崇尚水的无声的本性的,求得清静无为,这里虽在谈佛理禅机,但思想是十分消极的,并不可取。他认为,水石相激,其响震耳,就失去了水的本性,没有了石的原质,意为一个人还是超脱,听任自然为好。诗人将诗贻赠佛教徒,来表达彻悟物我之情,说明他深谙佛理。
对一首诗的理解,可以是多义的,这是因为观赏角度不同的缘故。化消极为积极,我们从水石相激而发出响声上可认识到矛盾产生的原因。黑格尔说:“矛盾引导前进”,并认为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在本身之中包含着矛盾,所以它才能运动,才具有趋向和活动。”由此可知,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前进,这就是矛盾对立统一规律。不错,水性原本为静,山石原本无声,但两者的静止不是绝对的静止,而是相对的静止,决不意味着它们没有任何变化,试想:两者相激不就是变化吗?推而广之,一个国家的盛衰,也在古今的往来中发生变化。韦应物主要生活在中唐,安史之乱暴露出来的种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盛唐繁荣,也不过是稳定在一个阶段,已经渐显国运的衰微,此等变化他不会看不出的。他在诗中提出的水石“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的疑问,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不难解答的。
上一篇:《吟冬虫夏草·[清]蒲松龄》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听谗诗·[宋]无名氏》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