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这首诗作于836—842年间。刘禹锡(722—842)晚年写此诗,表现了虽入暮年,且“官冷如浆病满身”(《酬思黯代书见戏》),又在秋风萧瑟之时,仍不叹老嗟暮,保持着蓬勃之气,颇富积极精神。
刘禹锡对秋的看法,颇不同于一般的悲叹,而有着乐观的情怀。他的《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他对秋也特别地敏感。《秋风引》中写:“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秋在他心目中没有万木摇落的悲感,相反却有着激励之力。《秋声赋》的末尾说:“嗟乎!骥伏枥而已老,鹰在韝而有情。聆朔风而心动,盻天籁而神惊。力将痑兮足受绁,犹奋迅于秋声。”《始闻秋风》所表现的积极进取,奋发不已的乐观精神和上述诸作相一致。
《始闻秋风》构思上的一大特点,就是诗的一、二句拟秋风之言,下文即为诗人自言。“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这之中的“君”,是秋风对诗人的称呼。“我”是秋风的自称。句意为:去年九月看菊花的时候和您告别,今年七月听蝉叫的时候我又回来了。“始闻秋风”即始闻秋风之言的意思。第三句以下为诗人自言,则“为君扶病上高台”中的“君”,便是诗人对秋风的称呼。这样,赋秋风以人情,益见双方的情深意合。
这首诗表现上的特点,一在于巧用比喻,一在于善描形象。“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伏枥的老马听到秋风,思念着边地草料,拳毛都抖动起来。秋高马壮,正是驰骋的最佳时期。雄鹰听到秋风,精神顿出,睁开睡眼顾盼青云。秋高气爽,正是捕猎的好时期。马思边草,雕盼青云都和秋风相关,拳毛动,睡眼开,都含寓着“老”、“衰”之意。巧妙的比喻,体现了诗人不服老、思有为的精神状态。“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写出了诗人“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形象。这也正是战马思边、大雕眄云精神的体现。
诗人已届垂暮之龄,又是多病缠身,已是形容枯槁,颜色憔悴,处于秋风之中,不但不悲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反而珍惜落日残照,欣赏“天地肃清”,仍要“扶病上高台”,颇能给人以老之已至,壮心不已的哲理启示。尤其“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一联,对仗工整,形象生动,含义丰赡,理趣盎然,更为后人所乐道,且激励人们不断前进,奋发向上,成为千古名句。
上一篇:《失题·[宋]无名氏》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嫦娥·[明]边贡》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