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谢灵运
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
照灼烂霄汉,遥裔起长津。
天地中横溃,家王拯生民。
区宇既荡涤,群英必来臻。
曹丕于建安二十二年(217)立为魏太子。邺中,邺县,三国的魏都,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原作共八首,是诗人借托曹丕、王粲、陈琳、徐幹、刘祯等人的语气写的组诗。“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是《魏太子》诗的起句。诗人以地面和天际的景观比喻当时文士对曹氏父子的倾仰之情。根据历史记载,当曹操北败袁氏,南降刘琮时,曾收罗了许多文士,集中于邺下,相互倡和,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钟嵘《诗品》说:“降及建安,曹氏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祯、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这个邺下文人集团是我国文学史上关系比较牢固、时间比较长久的作家群,对我国诗歌创作,特别是五言诗的创作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谢灵运用“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来托物起兴是很恰当而又很有气势的。但它自身也有着独立的哲理价值。“百川赴巨海”原作“百川赴东海”(见《尚书大传》),诗人用一个“巨”字强调了东海之大。“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东海的巨大正是由于它有着容纳百川的胸怀。“众星环北辰”语出《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用道德来治理国家,自己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会环绕着它。这两句诗都形象地说明了领袖之所以能得到人们的拥护,全在于本身有良好的品德和博大的胸襟。这两句诗的哲理内涵还告诉我们:“百川”之所以能够冲破艰难险阻而一齐奔赴大海,众星之所以环绕着北极星,是由于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理想和崇高的奋斗目标。
“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在这首诗中是比兴,喻指贤明之主能招引各方志士投奔前来。只有“众星环北辰”,才会出现“照灼烂霄汉”满天星光灿烂的局面;因为“百川归巨海”,也才会“遥裔起长津”,各处的河流全向大海方向奔流。天地横溃,即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家王”指曹操,说他怀着“拯生民”之心,行荡涤区宇之举,获得成功,自然“群英必来臻”。诗中“百川”、“众星”都喻“群英”,“巨海”、“北辰”同指“家王”。诗原意在于歌颂曹操,拟曹丕口吻而言,故称“家王”,盛赞操的廓清宇内,统一中原,救民水火,使天下归心。此诗将自然之理和社会之理统一了起来,颇能给人以哲理性启示。
上一篇:《拟咏怀·[南北朝]庾信》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排闷(其四)·[宋]陆游》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