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这首诗是《题张十一旅舍三咏》中的第一首,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韩愈刚从贬所阳山(今属广东)改任江陵府(今属湖北)法曹参军。本诗语言浅近流畅,风格清新自然,意蕴深远,是韩愈诗中的上乘之作。
石榴,夏初开花,榴花一般为橙红色。第一句“五月榴花照眼明”,为初见榴花时的总体印象。开篇即创出了繁花似锦的场面来,强烈地突出了榴花异彩夺目的形象。这里点活诗境的是一个“明”字,它极传神地点染出盛夏时节天光云影与花色交相辉映的那样一种明丽鲜艳和溢彩流光,表现出榴花蓬蓬勃勃的生机与活力,颇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字的妙处。首句的确起得宏丽、劲健,不愧为大手笔所作。二句为顺承,“枝间时见子初成”,镜头摇前,近看花间已有初结的果实。前两句洋溢着赞赏与欢欣。然而,第三句陡然一转,生发议论:“可怜此地无车马”,表现出深深的感慨。车马,这里借指达官显贵。行文至此,大起大落,展示榴花受冷落的境遇。正如诗家所言,绝句“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元·杨载《诗法家数》)。接下来,笔锋又一回折,续以景物,以“景语”来结情,“颠倒青苔落绛英”,把深沉的思索融进悄然无声的落英之中:如此美景却空陈虚设,无人来赏,空任花瓣凋零,散乱地落于满地青苔之上。“颠倒”,胡乱状。这里以落花之动来衬静,用超乎寻常的静场来结束全篇,与开头的热烈、明媚、光彩夺目形成强烈对照。跌宕起伏中,展现出榴花的品格:于冷落寂寥之中,默默地自开、自落、自成果实。令人回味不已。后人曾这样评韩诗:“放恣横纵,神奇变幻”,《榴花》极好地体现了这一艺术特征。短短四句,命意曲折,法度严谨,极尽腾挪之势。且空灵无痕,含蓄蕴藉,很能体现“怨而不怒”的分寸。
这首诗寓含了深深的身世之慨与哲理的思考。一方面抒发了对榴花虽处偏远之地仍我行我素的景仰与赞美,和对美景空设、无人观赏的不平与惋惜,同时也包含了对世人只知趋炎附势、不识荆山宝玉之风的讽刺与抨击。韩愈一生跋踬困顿,但他却顽强不屈,仍孜孜以求报国报君,以天下为己任。绚丽的榴花,正是诗人自己高尚人格、远大抱负和卓越才华的象征;而无人赏识、花自凋零又是他身处江湖之远、沉沦下僚的写照。在榴花的身上,诗人寄寓了从自身经历中熬炼出的社会哲理:如同美好的景观不一定有人知晓、有人赏识一样,那些胸怀匡时济世之心、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志士,也常常被埋没于偏僻之所、闲散之地而无人问津。正如韩愈自己在《杂说四》中所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之语,固然豪迈自信,但人才的成长毕竟离不开良好的环境,人才的发现与重用也还需要辨才之识与爱才之心,尤其是那些“车马冠盖”者。李白自己终被“赐金还山”的遭遇不也恰恰证明了韩愈所指出的现象确实具有着极普遍的社会意义吗?
上一篇:《楚狂接舆歌·[先秦]《论语·微子》》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