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龙鸣剑
浩气英风死不磨,古祠遗像照沧波。
史公椽笔分明在,千载光争日月多。
龙鸣剑(1878—1911),字雪嵋,四川荣县人,同盟会会员。1911年参与四川的保路斗争,曾亲率同志军攻打成都,因装备和补给缺乏而失败。不久积劳成疾,病故于宜宾乡下。
香溪,是湖北省秭归县境内的一条河流。相传,王昭君出塞和亲前,曾返里省亲,在溪流中洗脸时把珍珠掉进溪流里,因此,溪水一年四季湛蓝碧透,香气四溢,故又名昭君溪。诗人过香溪,自然耳闻到这一美好的传说,但没有引起诗人的雅兴,而舟子言“屈大夫实产是乡,原其始祖也”的话却牵动了诗人的忧思怀古之情,发而为诗。这是其中的一首。诗通过对屈子的缅怀,以激情昂扬的笔触,颂扬屈原的“浩气”,表现了诗人为祖国和革命献身的决心和信心。
起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浩气英风死不磨”。浩气英风,指屈原的光明正直的气概和英爽的风度。死不磨,言屈原人死而精神永不消逝。这里,诗人将“形”与“神”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虽死犹生的具体形象之感。次句乃是首句“死不磨”的具体表现:“古祠遗像照沧波”。沧波,犹言沧桑。人间世事,此谢彼起,有盛有衰,总是不停地变化。而屈原精神永照沧波。屈原死后,楚人为了悼念这位忠直的爱国诗人,就为他树碑建祠。据陆游《入蜀记》和《清一统志》记载,屈子祠在归州(秭归)城东南五里处。历代骚人雅士,途经秭归,都要谒墓凭吊,怀古抒情。“照沧波”三字,颇能再现一代伟人的“浩气英风”。此句乃为咏古,但含有议论、抒情。它紧密地围绕主题,显示古迹特征,却不独立予以描写,使之溶于议论化为情境,渲染了诗的抒情气氛。
如果说首二句是写由眼前的古祠遗像而引起诗人的敬仰之情,那么末二句则是引经据典进一步写屈子的“浩气英风”:“史公椽笔分明在,千载光争日月多。”史公,太史公的简称,即司马迁;“椽笔”,即如椽大笔,或大手笔。晋代人王珣梦见有人送给他一支像椽子一样的大笔,不久朝廷果然叫他写重要的文章。此指《史记》。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其志絜,其行廉,……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贞《索隐》也云:“屈平行正,以事怀王,瑾瑜比洁,日月争光。”诗人抚今追昔,触景生情,借来化用为诗,成为高妙而含情韵的议论与抒情,抒发其对这位“与天地同寿、与日月争辉”的伟人的无限敬仰之情。末句呼应了首二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自是议论中高于人之处。
这首诗,由于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故能涤肠荡心,浩气炽情动人肺腑。诗中除了“古祠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三句皆是议论,然议而不空,句句含情,耐人寻味、成为千古咏史名篇。
上一篇:《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宋]黄庭坚》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