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冯班
世间无赖是豪家,处处朱门锁好花。
唯有梦魂难管束,任他随意到天涯。
冯班(1614—1681),字定远,号钝吟,明诸生,入清后不做官而成为遗民,工诗。这首《戏题》形象中见情理,言外有深意。读着这首诗,会使人自然想起宋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世间无赖是豪家,处处朱门锁好花。”首句以议论起笔,直斥豪家之“无赖”;二句交代“无赖”的具体表现:将天下处处“好花”霸占,深锁朱门。这也是诗人斥责的原因。这样做的恶果,是“好花”被禁锢、受摧残,而外人又不能尽情欣赏。开头两句和叶绍翁诗相比,谴责的意味更重。叶诗中的主人似乎是从爱护的角度出发,是不让“屐齿印苍苔”而关闭“柴扉”的,还情有可原,而冯诗中的“无赖”则纯粹是无理的霸占,是为了私利而不惜剥夺他人的自由。
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唯有梦魂难管束,任他随意到天涯。”花虽被囚,其梦魂却是锁不住的,她们向往自由,随意而飞向天涯海角,这是“豪家”们所意料不到的。叶诗中的“红杏”尚能“出墙来”一展春色,而冯诗中的“好花”却连这点自由也被剥夺,只能借梦魂而领略一点自由。这种结果,更加深了对“豪家”的谴责。
以上是从字面形象上理解诗。我们说,好的诗常能于形象中寓丰富的含义,有一种朦胧的、难以确定的审美特色,“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能给人以多侧面、多角度的启示。这首诗也是如此。古人常以“花”比作女子,那么,可以理解为诗是谴责富豪掠夺青春女子的罪恶,表达的是古代女子向往自由的情感。中国古诗又有比兴寄托的传统,相思闺怨、旷女愁嫁,又常常可以引申为政治内容,那么,此诗又可以表达诗人在亡国后的不屈心态。尽管清军用屠刀建立了新朝,强迫人们剃头改装,然而却改变不了人们思念故国的心。推而广之,又可理解为人向往与追求自由、理想的心是任何东西也阻挡不住的。著名的现代诗人艾青曾在《墙》的诗中这样写道:“又怎能阻挡/千百万人的/比风更自由的思想?”也正是此意。除此以外,读者见仁见智,还可以从中领悟到另外的哲理。意蕴丰富,正是此诗艺术魅力之所在。
上一篇:《感遇(其十七)·[唐]陈子昂》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拟古(其七)·[晋]陶渊明》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