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朱元璋
雪压竹枝低,低下欲沾泥。
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朱元璋(1328—1398),即明太祖。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1368年建都南京,定国号为明,同年推翻元代统治,攻克大都(今北京),以后逐步统一全国。
这首咏竹诗,描写的特定对象是雪竹,因此处处扣住“雪”着笔落墨。诗人的雪竹的视觉形象,赞扬了不畏挫折,奋发进取的精神。诗的一、二句形容积雪之重,可让人们想象到飞雪之猛,因此竹枝不胜雪压,呈低垂之态。“低下欲沾泥”,这说明竹枝被雪压得已到了最惨重的程度。诗人的眼中,没有“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的美感,而只有遭受灾难的竹情。虽然竹枝被压,但未被折断,表现了生命力的顽强。三、四句诗一转“雪压竹枝”的景状而为雪消竹挺的画面,与前两句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待到太阳升起之日,正是大雪融化之时,青竹重又直耸云天。青竹在危及断裂的“欲沾泥”的当儿,未有折破之声,主要是它骨劲质坚,所以才能等到复“与天齐”的一天。这是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另外,雪遇红日即成流水,青竹毕竟会还其本来的姿态。这是属于客观方面的条件。无论是竹枝“欲沾泥”的重度,还是它“与天齐”的拔直,都是夸张的说法,意在强调雪压愈甚,抗雪愈烈,两个极限,包含着发人深思的哲学道理。
很明显,诗人是将“雪压竹枝”而喻恶势力的猖狂。盼着“一朝红日起”给予人们的是一种抗之必胜的信念。在主观上坚强不屈,在客观上又提供了坚定信念的依据,那任何困难和挫折只不过是短暂的现象,因此“低下欲沾泥”难以久长,“依旧与天齐”终会到来。
上一篇:《隗君·[唐]陈子昂》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雪车(节选)·[唐]刘叉》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