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袁枚
草木在人间, 去来有时节。
枯叶恋高枝, 自觉无颜色。
花草树木生长在人间,其繁盛衰亡都是遵循着一定的时节的。已经衰败、焦黄了的枯叶还依依不舍,高高地挂在树枝上,它自己也觉得很无趣吧?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哲理,即一切生物都有它不可抗拒的新陈代谢的发展规律。如果已经衰亡而恋恋不舍,它不仅“自觉无颜色”,还会因违反自然法则遭到公众的笑谑。
此首诗如果联系作者的仕宦经历,还可作另一层理解。袁枚夙慧早悟,聪颖过人,十二岁便中秀才。二十三岁中进士时,考官称为“奇才”。他本有雄才大略,治理地方事务时,也很得老百姓的拥戴。然十五年宦海生涯,他只是做了个知县,虽有伯乐多次举荐,然无一次得到升迁。袁枚心中不平,遂于乾隆十四年以月俸三百金购得江宁织造隋家的隋园,作为幽栖之地。诗中“枯叶”,当指那些只会“台参耳,迎送耳,为大官作奴耳”的昏庸官吏,他们只会逢迎拍马,却屡屡高升,职位显要,象枯叶挂在高树枝上一样,不愿离去。高则高矣,显则显矣,然无德无才,无功无绩,虽身居高位,也会觉得脸上无光吧?
袁枚论诗倡“真性情”。此诗语言精炼,感情真挚,借自然现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寓意深刻,令人玩味无穷。
上一篇:《望云·明·黄石翁》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桔颂·战国·屈原》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