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①
春江潮水连海平②,海上明月共潮生③。
滟滟随波千万里④,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⑤,月照花林皆似霰⑥。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⑦。谁家今夜扁舟子⑧?何处相思明月楼⑨?可怜楼上月徘徊⑩,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注释】
①张若虚(约660—720),字不详。据《旧唐书》贺知章传,知其为扬州(今江苏扬州)人,做过兖州兵曹。中宗神龙年间(705—706)与贺知章、包融、张旭等并称为“吴中四士”,驰名京师。他们的诗才气纵横,情思浓郁,神采飞扬,意境清美,反映出盛唐前期的社会风貌和时代气息。《全唐诗》中存诗二首。
②“春江”句:意思是春潮盛涨,江海不分。平:平齐,平满。
③“海上”句:《太平御览》卷四引《抱朴子》:“月之精生水,是以月盛而潮大。”
④滟滟:波光闪烁貌。
⑤芳甸:杂花飘香的原野。
⑥霰:雪珠。
⑦浦:江水分叉处。
⑧扁舟子:飘荡江湖的客子。扁舟:小舟。
⑨明月楼:借指月夜闺楼中的思妇。
⑩月徘徊:指月光的移动。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鸿雁”二句:意谓鸿雁善于长途飞翔,却不能将此处的月光带到远方;鱼儿善于在深水中跃动,但只能徒然激起层层水纹,难以将此处的水推送到他乡。说鸿雁、鱼,取鱼雁传信之意,龙则因鱼同类而及。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潇、湘:二水名,均在今湖南。以碣石、潇湘对举,泛指地北天南,人远路遥。
【诗本事】
《春江花月夜》本为古乐府的旧题,初为吴地流行民歌,后被引入宫廷改制成宫廷乐曲。相传曲调始创于陈后主,原词已佚。最早的有隋炀帝所作二首,乃五言二韵小诗。后来,音乐部分失传,只剩诗歌形式,而成为隋唐以来宫体诗的题目。这首《春江花月夜》寄旧题以新意,化腐朽为神奇,从而成为千古绝唱。在主体上,虽然张若虚也写了男女恋情,但却有所突破,将对人生、宇宙的某种探索自然巧妙地融合在诗中。这样,诗人便为以写闺情为主的宫体诗开拓了新的意境。《春江花月夜》采用九章七言古绝句连缀而成,每章四个七言句组成一个有相对独立性的古绝,自成景、韵和意。诗人以一个“情”字作为贯穿全诗的红线,将九章古绝句连成一篇珠联璧合的整体。
【赏评】
全诗每四句一章,共九章,可分两部分。第一章到第四章为第一部分,描绘了春江月夜开阔、幽静、朦胧、神奇和美妙的自然景色,借此抒发诗人对宇宙的沉思遐想和对人生易逝的感慨万千。诗歌一开始即描绘春江潮涨,江面开阔,浩浩荡荡;江水与海水相接,洪波翻涌。浪涛中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明月清辉洒在万顷江波上,波光粼粼、美妙异常。江水婉转前行,流到了一个芳草萋萋、繁花满树的幽处,但见月色溶溶,朦朦胧胧如凝霜,月华洒在花树上,朵朵花儿晶莹可爱如霰雪。整个银色沙滩和乳色月光融为一体,无法区分。随时间推移,月亮已升到当空,江天一色,更为浩瀚,使人不由得想到: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想必就有此月亮了吧?不知谁第一次见到它,也不知明月是在哪年第一次照见世人?面对如此江月,能不感慨良多:人生代代相传、无穷无尽,唯江上明月年年相似、万古长存。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明月,不知在我们身后,它又在等待何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奔流不息,一去不回头。此景让人无不感叹人生易逝。
第二部分转入抒发游子思妇的离情别恨。一片悠悠远去的白云;遥远、荒僻树林水边的小船上,游子正被愁云惨雾笼罩;也正在此刻,幽居的情人正在高楼上望月怀人。那个美丽的女子,寂寞凄清,久立楼台,望月思亲,愁思满怀。多情的明月,不忍离她而去。夜色深沉,月影移动,照到那女子的梳妆台上。此时,小船上的游子和楼台上的思妇都看到那轮明月,虽互相思念,却彼此音信不通。那女子的极度思念化为幻想:她希望化作一缕月光,溶入铺天盖地的月光里,飞流到亲人身边,去抚照远方的亲人。但这又怎么可能?于是她又幻想委托云中的雁儿、水中的鱼儿为自己捎个信,传书到远方。可惜,善于传书的鸿雁也飞不出铺天盖地的月光;曾经传过尺素的鱼儿而今也只能潜入水底,激起几个小水纹而已。在这个月华如练的夜晚,那女子无力于纷扰的思绪,昨夜的梦爬上心头。昨夜她梦见自己在潭边闲步,看见繁花纷谢,飘飘落落。春光易逝,红颜易老啊,可怜这美好的青春就这样在无限的等待中随江水流去。眼前月已西沉,夜已将尽,可怜远方亲人依旧没有回家。随着时间推移,明月终于坠入沉沉海雾中,而游子、思妇依旧天南海北。思妇无奈叹息:不知在这么美好的明月之夜,能有几个游子趁月而归?只见多情的明月余晖带着人间纷乱、复杂和激荡的情思洒满江边的花树。
这首优美的长卷把对春江花月夜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的讴歌、对永恒人生哲理的探求融为一体,使得全诗景、情、理水乳交融,形成了清新而又邈远的意境,读后让人心旷神怡。
【诗评选辑】
①清·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②清·毛先舒《诗辩坻》:张若虚《春江潮水》篇,不著粉泽,自有腴资,而缠绵蕴藉,一意萦纡,调法出没,令人不测,殆化工之笔哉!
③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前半见人有变易,明月常在,江月不必待人,惟江流与月同无尽也。后半写思妇怅望之情,曲折三致。题中五字安放自然,犹是王、杨、卢、骆之体。
④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此篇是逐解转韵法。凡九解:前二解是起,后二解是收,起则渐渐吐题,收则渐渐结束,中五解是腹。虽其词有连有不连,而意则相生;至于题目五字,环转交错,各自生趣。“春”字四见,“江”字十二见,“花”字只二见,“月”字十五见,“夜”字只二见。于“江”则有用海、潮、波、流、汀、沙、浦、潇湘、碣石等以为陪,于“月”则用天、空、篏、霜、云、楼、妆台、帘、砧、鱼、雁、海雾等以为映。于代代无穷桨月望月之人之内,摘出扁舟游子、楼上离人两种,以描情事。楼上宜“月”,扁舟在“江”,此两种人于“春江花月夜”最独关情。故知情文相生,各各呈艳,光怪陆离,不可端倪,真奇制也。
上一篇:《日出入行》禅思哲理诗赏析
下一篇:《春泛若耶溪》禅思哲理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