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门奉先寺
杜 甫①
已从招提游②,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③,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纬逼④,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注释】
①杜甫:见《望岳》。
②招提:梵语,音译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误为“招提”。其义为“四方”。四方之僧称招提僧,四方僧之住处称为招提僧坊。北魏太武帝造伽蓝创招提之名,后遂为寺院的别称。
③阴壑:幽深的山谷,背阳的山谷。
④天阙:指两峰对峙之处。因其形似双阙,故称。
【诗本事】
开元二十四年(736),时年杜甫二十五岁,这首诗写于他游吴越归来之后。诗中写了对佛教境界的感悟,而不同于泛泛观看寺庙景观的赏游之作。奉先寺在洛阳市南龙门西山南部,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佛龛,著名的龙门十寺之一。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开凿,至上元二年(675)竣工,历时三年零九个月。奉先寺南北宽约三十四米,东西深约三十九米,龛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及力士等十一尊大像。
【赏评】
首句写对奉先寺的游览已经结束,晚上住宿于寺院,充满佛意禅机的环境使诗人全副身心沉浸于这一氛围。佛境成为诗人带有止观意味的“观”的对象而将其他无关的东西摈除。“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幽深的山谷空寂无声,月亮清冷的光辉笼罩一切,树林中撒满了斑驳的疏影。“虚”和“清”相对,更具有虚和净的意趣。远处高大两峰对峙,形似耸立的双阙,月光使周遭的云更多了清冷,不觉有了一丝寒意。拂晓山寺神秘的钟声,境旷而令人心清,最终发人深省。杜甫将天、地、人易为“虚”字,更契诸法实相,诗与境也更加得体。
【诗评选辑】
①明·王嗣奭《杜臆》卷一:此诗景趣泠然,不用禅语而得禅理,故妙。……盖人在尘溷中,性真汩没,一游招提,谢去尘氛,托足净土,情趣自别。而更宿其境,听灵籁,对月林,则耳目清旷;逼帝座,卧云床,则神魂兢凛。梦将觉而触发于钟声,故道心之微,忽然豁露,遂发深省。正与日夜息而旦气清,剥复禅而天心见者同。余谓老杜闻道,而此其入道之机倪也。
②清·浦起龙《读杜心解》:题曰游寺,实则宿寺诗也。“游”字只首句了之,次句便点清“宿”字。以下皆承次句说。中四,写夜宿所得之景,虚白高寒,尘府已为之一洗。结到“闻钟”、“发省”,知一霄清境,为灵明之助者多矣。
③宋·韩元吉:杜子美《游龙门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子美平生学道,岂至此而后悟哉!特以示禅宗一观而已。是于吾儒实有之,学者昧而不察也。
上一篇:《渔翁》禅思哲理诗赏析
下一篇:《溪居》禅思哲理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