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原文与翻译、赏析
周邦彦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①。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②,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③,飘流瀚海④,来寄修椽⑤。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⑥,容我醉时眠。
【注释】 ①嘉树:对树的美称。②乌鸢 (yuān冤): 鸢本是老鹰,这里指乌鹊。③社燕:立春后五日为春社,立秋后五日为秋社。燕子春社来,秋社去,因曰社燕。④瀚海: 这里当泛指四海。⑤修椽 (chuán船):长的椽子。这里指燕子筑巢之处。⑥簟 (diàn店): 竹席。
【词大意】 幼莺长成在和风习习的春夏间,梅子在细雨中变得肥硕而饱满,亭亭大树午荫洒地清凉又匀圆。这里地势低下靠近山峦,空气潮湿衣服要用炉火熏干。人寂静乌鹊喳喳同类交欢,小桥外新潮碧绿水声溅溅。长时间靠着栏干,黄芦苦竹四处可见,这境况就像被贬江州的白司马一般。
一年又一年,来去如社燕,四处飘流做巢在长椽。功名富贵不思念,眼前酒杯须常满。困顿委靡游宦江南已疲倦,不忍听节拍急促音响激越的管和弦。竹席铺在歌筳边,以备醉倒随时眠。
【赏析】 词题中的“溧水”,即今江苏省溧水县,其为“负山之邑,待制周公,元祐癸酉为邑长于斯。”(郑文焯校引 《清真集》强焕序)据此,这首《满庭芳》当作于宋哲宗赵煦元祐八年至绍圣三年(1093—1096)作者知溧水县期间。“无想山” 方位未详,或谓作者杜撰之名。
一般认为此词得力在写景。起拍三句用赋的笔法铺陈自春至夏物候景色的变化。尽管三句中分别含有杜牧、杜甫和刘禹锡相应诗句的用语,但主要还是作者在对自然景致的深入体察中,自出机杼,把他人较少涉笔的夏景描绘得色雅音和、情韵两胜。“地卑”两句以其抒贬谪之恨出之蕴藉,从而获得不少词评家密密圈点、交口称赏。“人静乌鸢自乐” 句,陈元龙《详注周美成片玉集》注引“人静乌鸢乐”以为杜甫诗,说周邦彦只加了个“自”字。其实不尽然,一则今本杜集无此句,二则作为“博涉百家之书”(《宋史·文苑传》)的周邦彦,在构思此句时很可能受了 《吴越春秋》中有关勾践事迹的启发,特别是相传越王夫人所作的《乌鸢歌》中,乌鹊啄河虾的细节,对于被外放于偏卑之地的周邦彦来说,很容易有所共鸣。异类的弱肉强食、交欢作乐,不正可视为当时人际关系的物化吗?所以此句不仅意蕴甚深,从组织结构上看也不是等闲之笔,它恰好居上阕之中心,上阕的前三句和“小桥外”二句均系无我之境,其中的莺雏、梅子、嘉树和绿波荡漾的河水是那么美好,而涉及到有我之境,则地势低湿、黄芦苦竹遍地,空气压抑得要使人窒息一般。上阕结拍三句,周邦彦不仅撷取了 《琵琶行》“黄芦苦竹” 的原句,更以沦落天涯的江州司马白居易自况,托意深沉,堪称探骊得珠之笔。
过片以“社燕” 自比,承接上文极自然。“飘流瀚海”者,“社燕”也。以往注家释“瀚海” 为沙漠或荒僻之地,颇可商榷。一则 “瀚海”二字之含义随时代而不同,两汉六朝时指北方的一大海名,唐代指西北高原及沙漠地区,明代以来专指戈壁沙滩;二则别看燕子是异类,其寄居做巢颇有讲究,很喜欢在诸如“王谢” 等豪门大族的 “堂前”筑巢,即使“王谢”败落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往往选择那些和乐殷实之家。“来寄修椽”,字面上说社燕选择椽子长的县衙做巢,实际是说自己也像是四处飘流的社燕,眼下在溧水寄居而已。 接下去的 “且莫”二句系檃括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四)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诗句,有及时行乐之意。此意不仅从换头处直贯篇终,甚至可以说贯穿了作者的一生。他时而自称“京华倦客”(《兰陵王》)、时而又称“江南倦客”,这就是说不管在江南还是在京华,只要是官场他都感到厌倦,即使在歌筵上,他也经不起旋律强烈音乐的刺激,把卧具铺设到筵席旁边,随时准备沉醉入睡,可见他对世态厌倦到了何种程度。周邦彦被外放是这样,提举大晟府时仍然不为颂谀之词,这是难能可贵的。有人把他的词说成内容单薄、帮闲意味浓重云云,是非常片面的。
上一篇:《满庭芳》原文与翻译、赏析
下一篇:《满江红》原文与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