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原文与翻译、赏析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①,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②,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③,只是朱颜改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①了:完结。②东风:春风。③雕阑玉砌: 有花纹的栏杆和玉石台阶,指南唐的豪华宫殿。④朱颜: 指青春红润的面色。
【词大意】 春花秋月没完又没了,过去的事情尚记多少?小楼昨夜春风又吹到,想故国生怕明月高照。栏杆和台阶还算完好,唯有人的容颜改变了。若问我的忧愁有多少? 就像春江东流势滔滔!
【赏析】 为解读方便,不妨先概述一下有关此词的背景材料。宋王铚《默记》卷上说,宋太宗令李煜旧臣给事中徐铉去看李煜。李纱帽道服出迎,徐下拜。李急忙下阶握住徐的手说:今日哪用这样重的礼节!李先是沉默,后长叹一声说:“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徐铉回去后,太宗召问,徐如实对答。(陈按: 史载杀潘佑、李平的原委是这样: 李煜曾中了宋朝的反间计,毒死战将林仁肇,等于自毁长城。内史舍人潘佑斥责李煜受奸邪蒙蔽,南唐将要亡国。李煜则认为潘佑受户部待郎李平挑唆的缘故,先拘囚李平,待要捕捉潘佑时,潘自杀,李吊死在狱中。另一种记载说,徐铉曾与张洎合伙排挤潘佑,潘被迫自杀,与徐有关。李煜当初上了徐铉的当,现在后悔了,所以对徐说了上面那番话。)七夕,李煜命旧妓奏乐,声闻于外。他作词“小楼昨夜又东风”、“问君能有几多愁”,太宗闻之大怒,就在七月七日李煜生日的晚上,逼他服了牵机药。因肠胃巨痛,全身拳曲,头足相就,如牵机状,八日晨遂死。故此词被看作是李煜的绝命词。
李煜因为写了这首怀念故国、反映囚虏心境的词,触犯宋太宗而送了命。有人指出这是因为李煜不谙世故,坦诚率真如赤子所致。“真字是词骨”(《蕙风词话》卷一),李煜正是靠了秉性的率真,不顾及宋太宗的猜忌,不狡黠,也不谄媚,将自己感触最深的亡国之痛灌注于词,以其血肉之躯赋予词以新的生命机制,囊括天地人生万事万物,使词这种嗲声嗲气的文体具有了非同凡响的震撼力,如“春花秋月何时了”,这劈空而下的警句,犹如屈子问天,呼天抢地! 听到这种反常的呼唤,人们不禁要问:春花秋月乃良辰美景,为何怨其没完没了?“小楼东风”是一种何等醉人的春的气息,为何诱发其“不堪回首”之念呢?原来正是这些美好的事物勾起了词人对往事的回忆,一个失去了美好东西的人,一旦为这种已不属于自己的美好事物所搅扰,不是倍加痛楚吗?在这里所谓“何时了”的表层语义是厌弃“春花秋月”之永常,而语义深层则是自喟其蜗居异乡的囚徒生涯何时了结。转换一下视角,“春花”句还可以使人想到自然界美景之永恒,人世间悲恨之难泯,真正人生的诱人……这就进入了作品的哲理层次,由此而生发的美感岂不摄魂夺魄吗?这就不单纯是明月夜中的“故国”之思,所有相同相似的情感它均可担荷,几乎所有的读者都会被打动。至此何谓永恒的艺术魅力不言而喻,具有这种魅力作品的价值如何更不必费辞。
下片“雕阑”二句意谓作为南唐朝廷物质载体一种的雕饰的栏杆和玉质的台阶依然存在,而作为王朝精神主宰的作者却因国亡家丧为之改变了 “朱颜”。当初作为“重瞳”俊逸的天子,如今龙颜变成了何等模样,词中没有赘絮,却出人意表地道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千古名句。关于以水喻愁的来龙去脉和长短优劣,早已有人作过追溯,说是后主的这一佳句是出自刘禹锡 《竹枝词》 的 “水流无限似浓愁”,又沾溉出秦观《江城子》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其实刘词质直,秦句无余,何如后主笔下蜿蜒曲折、奔泻而下的春江之浩瀚无涯乎! 作为以水喻愁的名句,李煜此词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并不神秘,因为它是古今数得上的享尽人间富贵荣华的人,又是一个连遭不幸的伤心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他,自然是皇室子弟艳羡的对象,而同时又是因为立太子之事,变成了倍受猜忌的人。当了皇帝成了人上人,南唐地大物博,却要受强宋宰割。他与皇后周宪珠联璧合婚姻很美满,但却不到30岁接连丧妻殇子。他是一个不受拘检、性情放纵的人,到头来却沦为阶下囚……这种种悲喜忧欢所形成的感情落差及其所生成的对于心灵的撞击力,不正是与那一江奔腾不息的春水有某种牵合吗? 对于 “日夕以眼泪洗面”、借酒浇愁的李后主来说,三年的拘囚生活中得有多少眼泪流出?所以,同样以春水喻愁,倘无李煜的独特经历为背景,断断写不出如此感人的佳句!
上一篇:《菩萨蛮》原文与翻译、赏析
下一篇:《血字》原文与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