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其一)》原文与翻译、赏析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①,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②,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 忧思独伤心。
【注释】 ①帷:帐幔。鉴:照 ②孤鸿:失群的大雁。号:哀叫。
【诗大意】 夜深仍不能入睡,起坐弹起了琴弦。月光照着薄薄的帐幔,清风吹动我的衣襟。孤雁在野外哀号,飞鸟在北林上盘旋悲鸣,自己徘徊不寐又能见到什么? 唯有叫人忧伤之景。
【赏析】 阮籍的82首《咏怀》诗,是诗人一生思想感情的总汇。在这些作品中,倾注了诗人对曹魏社会的前途和自己命运的深切忧虑,然而由于当时险恶的政治局势,诗人只能以隐晦曲折的方式来表现,这就使他的诗显示出“阮旨遥深”(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的特点。这首诗是《咏怀》组诗中的第一首,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全部诗作的序曲。
开头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二句,首先刻画出一个孤愤幽独、彷徨忧郁的诗人形象。这两句实际是《诗经·邶风·柏舟》中“耿耿不寐,如有隐忧”的形象再现,写诗人在清风明月的深夜久久不能入睡,只好起坐抚琴,聊以自遣。诗人内心的苦闷究竟是什么,诗中没有明说,但和《古诗十九首》 中所写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相比较,却分明可以感受到诗人那一腔难言之隐和无从排遣的深切忧伤。这种隐忧当远非游子夜深独眠的孤寂之情可比拟。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这两句好像是在表现一个美景良夜,其实不然。清寒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帏幔,清风微微吹动着诗人的衣襟,这是一个多么沉寂无声、凄清幽寒的深夜,它不正是当时黑暗险恶社会的象征吗?在这沉沉黑夜里,诗人无法安然入睡,他独立于世,听凭清风吹拂,这透露出了一颗何等孤独而忧愤的心,表现了一种怎样悲凉清幽的意境啊!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写深夜独立的所闻所感。旧注多认为这里以“孤鸿在野”比喻“贤君孤独在外”,“翔鸟鸣林”比喻“权臣在近”,不是纯粹的“赋景”(黄节《阮步兵咏怀诗注》)。这似乎有点牵强附会,特别将“孤鸿”与“翔鸟”对立起来,未必妥切,但在这两句诗中当确有寄托。野外孤鸿哀号,北林翔鸟悲鸣,在这孤鸿、翔鸟无法安生的形象中,当渲染了一种看似沉寂,实则险恶的环境气氛,并表现出诗人孤愤幽独的自我形象。这两句虽是写景,但在景物中又有诗人独特的心灵情感,让人时刻可以感受到他那夜不能寐的巨大隐忧。
前六句,诗人从夜不能寐,起坐鸣琴的自我写起,尽管精心创造了清风明月、孤鸿翔鸟的悲凉意境,却始终不曾将自己的忧愤心情说破,直到最后两句,才直接点出诗人的徘徊、忧思、孤独与伤心:“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全诗到此便戛然而止,我们从这一 “独” 字中再回过头去品味全诗,确实感到有一种韵味无穷的感觉。这正是这首诗最具魅力之处。粗读起来,它几乎没有什么精妙的构思,工巧的字句,然而它却以“夜中不能寐”的鲜明形象,以对“清风明月”的强烈感受,对“孤鸿翔鸟”的深深寄托以及“忧思独伤心”的由衷慨叹,构成一种“言近旨远”的浑融境界,引发人们的种种审美体验,去理解和把握诗人那种忧郁、孤愤、惆怅的复杂感情。诗人笔下这一切富于联想的景物和人物形象,诚如王夫之所说:“以浅求之,若一无所怀,而字后言前,眉端吻外,有无尽藏之怀,令人循声测影而得之” ( 《古诗评选》)。可以说,这便是所谓隐晦曲折的魅力,是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钟嵘 《诗品》) 的魅力了。
上一篇:《君子于役》原文与翻译、赏析
下一篇:《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原文与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