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正午的漫步》原文与翻译、赏析
蒙塔莱
田园的红墙衬映着绿荫沉沉
我脸容苍白
屏息谛听
枯树枝头山鸟低沉地啼鸣
杂草丛间蛇儿沙沙地穿行
凝视龟裂的草地
孤零的野豆
一行行的红蚁
忽儿惊窜
忽儿在小小的干草堆上麇集
透过灌木林的蔓枝老叶
放眼眺望
鱼鳞般大海的颤动
远处乱石巉岩
飘来凄恻的蝉声
似火的骄阳令人晕眩
一阵莫名的心酸涌袭心间
嵌立着锋利的酒瓶碎片的高墙
环绕它无休止地踽踽而行
莫非就是全部苦难和人生
(吕同六 译)
【赏析】 吸收象征派诗人的艺术手法,意大利隐逸派诗人也极力要为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寻找各种客观对应物,通过意象写出自己的种种感受。这其实就是中国诗论中的“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只是西方现代派诗人更强调景的象征性而已。
本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炎炎的夏日漫步田园的感受。全诗共四节,前三节诗人以冷静客观的笔调描画出几个典型物象,第四节则是诗人的直抒胸臆。在前三节诗中,诗人仅仅写了他听到和看到的,没有针对景物大发感慨,也没有在景物上渲染过分强烈的感情色彩。就这一点而言,这首诗大不同于华兹华斯等19世纪早期的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诗。那些诗人急于把自己完全融合到自然中去,主观上的这种强烈愿望妨碍了诗的深刻表达。而蒙塔莱只是把自然景物展示给读者,诗人自我的色彩淡化到如此程度,以至读者完全可以自由地思索隐藏在那景物后的另一种意蕴——诗人所真正要表达给读者的那种意蕴。诗人为什么要写“枯树枝头山鸟低沉地啼鸣/杂草丛间蛇儿沙沙地穿行”,写“龟裂的草地/孤零的野豆”,“灌木林的蔓枝老叶”,以及“凄恻的蝉声”等?景物的选择本身就反映着诗人的一种情绪。夏日是炎热的,但在这个季节大自然应该是繁茂青翠的,而诗人顺手写来的那些景物却给人以荒败凄凉的感觉,似乎时令已到了深秋,似乎一切都因着那烈日失去了生命力:树枝已枯,灌木已老,鸟在悲鸣,蝉在凄叫,一行行的红蚁也似面临灾难般“忽儿惊窜/忽儿在小小的干草堆上麋集”。你也许要说夏天的大自然应是另一番景象,或者同样的景象在另一个诗人笔下会是另一番样子。完全正确。但在蒙塔莱笔下只能是那样子,因为他不是在写景,而是在写他自己;他不是如华兹华斯一样是自然的歌者,而是如象征派诗人一样仅仅用自然景物来抒写内心情感。但蒙塔莱又不是如象征派诗人那样追求深奥晦涩,他只是借自然景物明白清楚地写出他的内心感受,并不拿这些景物来喻示人生、宇宙的深刻奥秘。但象征意象还是有的,如“龟裂的草地”可看作诗人内心世界的象征,“孤零的野豆”,躁动的红蚁等都是诗人某种情绪的象征,而“似火的骄阳”则成了一种威慑力量。
诗人在诗中并不回避自我,事实上诗人一落笔,就准备好了最后要抒写自己的心声。诗的前三节就是为最末一节的直抒胸臆(此处不是指情感抒发,而是指思想直白)作的铺垫。在这三节诗中,诗人似乎只是一个田园的游观者,他先是“屏息谛听”,继而“凝视”,继而又“放眼眺望”;他听到的令他忧伤,他看到的令他心烦,他鼓起勇气眺望远方,仍然是毫无生气的一片:大海激不起波澜,乱石巉岩和那蝉声又徒增他的伤感。既然世界是这样凄凉,这样让人感觉不到希望,诗人怎能不感到“晕眩”,怎能不感到“心酸”,怎能不慨叹人生的艰难呢?“嵌立着锋利的酒瓶碎片的高墙”隔断了诗人对另一理想世界的追求,他只能在这里“无休止地踽踽而行”,因为这“就是全部苦难和人生”。
“他的杰出诗歌拥有伟大的艺术感,在不合幻想的人生观之下,诠释人类的价值。”瑞典文学院的这句评语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蒙塔莱诗歌的理解。
上一篇:《国际歌》原文与翻译、赏析
下一篇:《夜莺》原文与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