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原文与翻译、赏析
李白
箫声咽①,秦娥梦断秦楼月②。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③。乐游原上清秋节④,咸阳古道音尘绝⑤。音尘绝,西风残照⑥,汉家陵阙⑦。
【注释】 ①咽 (ye 叶):呜咽,此处形容悲凉的萧声。②秦娥: 古代秦晋之间称美女为娥,秦娥,即秦女,此处指京城长安的一个女子。梦断:梦醒。③灞陵: 汉文帝陵墓,在长安 (今西安市) 东。④乐游原: 在长安东南,这里有秦宜春苑和汉乐游苑的故址,是长安游览胜地。清秋节:指九月九日重阳节。⑤咸阳: 在长安西北,秦代都城所在地。音尘: 指车马行进时的声音和扬起的尘土。这里指消息。⑥西风:指秋风。残照:落日的余光。⑦阙(que确):指古代帝王陵墓前的一种建筑物,形状类似皇宫前边的门楼。
【词大意】 萧声悲凉,秦娥从梦中惊醒过来,这时只见一片凄凉的明月照在楼头。一年一度的柳色青青,不禁勾起了往日与丈夫灞陵桥畔分别的回忆。清秋时节,登上令人向往的名胜——乐游原;远望咸阳古道,得不到丈夫一点音信。离开乐游原,又来到了汉代皇帝的陵墓;这时西风阵阵,斜阳傍山,一切都是那样惨淡无光。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当时京城长安的一个女子,怀念久别的丈夫的痛苦心情。
词的上片,写思妇在春夜闻萧时怀念丈夫的情景。词一开头,着一 “咽”字,便为全词涂上一层悲凉、凄冷的色彩。萧声呜咽,月明如水,正衬托出秦娥心境的凄苦和孤寂。在那 “梦断秦楼”、辗转反侧的深夜里,听到那声声如泣如诉的箫声,看到楼头清凉的月光,内心深处翻起了层层波涛:“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这八个字,不仅点明了当年分别时的季节和地点,也暗示了思妇多少年来一直在等待、盼望丈夫归来时的那种希望和失望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痛苦心情。“伤别”二字是全词的核心。
词的下片,写思妇在秋天游览长安名胜时想念起丈夫而更添悲楚愁绪的心境。眼前的美景胜地,在思妇的心目中都显得十分肃条冷落,无意游览赏玩。重阳节是一个容易引起思亲的日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思妇在乐游原上,见众多士女登高赏玩,尽情欢乐,怎不惹起怀念亲人之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词中重复出现“音尘绝”三字,用语沉重,感情绝望,逼出末尾“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两句,作者通过这荒凉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思妇内心的深悲巨创。
这首词围绕着女子怀念久别的丈夫这一中心线索而展开。在作者的笔下,不论是春天的萧声、月光、柳色,还是秋天的西风、夕阳、陵阙等等景物,全都是为了刻画思妇的内心世界而安排的。特别是结尾两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在情绪和声调上,显得十分悲壮,其境界与意义都超出了离情别绪的描绘,而成为抒发怀古伤时之作。它使人联想到,汉唐盛世已成往事,只剩下残照中的陵阙供后人凭吊。因此有人便认为这首词的主题是伤今怀古。这是此词在情调上存在的两重性。它常引起后人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明王蒙画 《忆秦娥》词意图跋: “余观《邵氏闻见录》,宋南渡后,汴京故老呼妓于废圃中饮,歌太白 《秦楼月》一阙,坐中皆悲戚莫能仰视。良由此词乃北方怀古,故遗老易垂泣也。” ( 《铁网珊瑚》 卷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中也说: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关尽千古登临之口。”这都足见这首词的艺术概括力、艺术感染力之大。
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不少人怀疑它是后人伪托,但由于它本身较高的艺术价值,古今也有不少词选,把它们放在李白名下,作为文人词作之魁首,“为百代词曲之祖”。
上一篇:《庐山瀑布谣并序》原文与翻译、赏析
下一篇:《忧患》原文与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