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风雷雨(节选)》原文与翻译、赏析
王统照
突喊,
哭跃,
悲哀极度的舞蹈,
“血脉偾兴”的狂歌;
挥动着,
旋转着那些表现热情的千万个旗帜;
震吼着,
嘶哑着那为苦闷窒破了的喉咙;
鼓荡起,冲发起,吹嘘起平地的“狂飙、横澜”……
……
不要安静的!
不需要安静!
我们要撞碎血铸的洪钟,
我们要用这金蛇般的电光遍射出激动的光亮,
要用震破大地的雷霆来击散阴霾。
这样情热的当中,
岂容得踌躇,
恐怖!
这疾风暴雨的日子,
正是狂歌起舞的时间!
为要求明如日星的生活,
为要求灿如朝花的将来,
我们便情愿狂醉;
情愿在水火中搏战;
情愿将此混沌的世界重行踏反,重行熔化,重行陶铸!
好剧烈的一场烈风雷雨!
好快活的人生的活剧!
好一曲悲壮的歌声,那余音哀厉是永远长存在人人的心中!
【赏析】 本诗写于1925年6月5日,“五卅”运动之后。作为诗人和小说家的王统照,正由表现“爱”和“美”而走向现实,虽然此时并没有完全转变,但在《烈风雷雨》这首诗中已经看不到任何“爱”和“美”的影子了。因为当时的中国,侵略者的枪口对准了广大工人,5月15日顾正红遭到日本资本家枪杀,30日声援的工人受到英国巡捕屠杀,人民在流血。现实强烈地震撼了王统照,他在诗中发出了内心的呼唤:人生的活剧便是在“狂疾”中的挥发与挣扎! 只是优游而不去呼唤;只是逍遥而不知愤怒;只闲挥涕泪而不去一试刀剑的锐锋,这是多么卑屈柔荏的生活!这既是诗人对自己的呼唤,也是对所有人的呼唤。全诗长达六段,每一段又都由许多诗行组成,但无论从整体上看,还是从微观上看,那激情、那气势、那愤怒都跃然纸上。第一段诗人先描绘了“五卅”运动的情景,用了“挥动着”、“旋转着”、“震吼着”、“嘶哑着”、“鼓荡起”、“冲发起”、“吹嘘起”等词语,将人民的激愤之情刻划得淋漓尽致。又把游行的人们比作“精城”、“火光”,表现了诗人对这次运动的极大关注和支持。在第二段中,诗人对“卑屈柔荏”的生活进行了嘲讽,指出只有在“狂痴”中挥发和挣扎,也就是只有反抗,只有斗争,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才能“开辟出足容得我们盘桓的快乐的花园”,才能“有从容安暇的时光够我们消遣”,诗人把这称作是人生活剧的“真趣味”、“真表现”、“真精神”。紧接着诗人以沉重的心情写出在黑暗时代人们心灵和精神上所受的煎熬,用了一连串形象的比喻,这串比喻的基本色调是一致的,那“灰白”、那“青晕”、那“哀意”,弥漫着整个大地。“黯阴的空中只有层迭与驰逐的灰云”,这段叙写使人感到沉闷、感到压抑,这是诗人欲擒故纵、先抑后扬手法的运用。沉默之后便是爆发。与前面沉闷的基调相反,爆发后的情形如“狂飙”、如“冰雹”、如“骤雨”、如“疾雷”,“金鼓的鸣声”和“健儿的呐喊”使“慢舞纤腰”与树木也狂怒起来。诗人将树木拟人化,更写出人们的无比亢奋。“五卅”运动成为了历史,狂飙驰过,烈士们血染大地,一场悲壮的斗争结束了。对“五卅”该做出怎样的评价呢? 在第五段中,诗人以决然的口吻说:不需要安静了,需要“突现吐火的梦境”,需要用躯体“撞碎血铸的洪钟”,需要“击散阴霾”。诗人以此表示了自己的决心,同时也讴歌了“五卅”殉难的烈士。在最后三行,诗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对觉醒的“烈风雷雨”交手赞好,认为这是快活的人生活剧,是一曲悲壮的歌声,虽然余音哀厉,但却威力无穷,震人心弦。
上一篇:《清玉案》原文与翻译、赏析
下一篇:《登高》原文与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