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水仙子》原文与翻译、赏析
乔吉
寻梅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①。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②。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释】 ①孤山: 在杭州西湖中,旧时多梅花。②缟袂: 白色的绢做的衣袖。绡裳: 薄绸做的下衣。都指梅花。
【曲大意】 冬天前后走遍了多少村庄,小溪两岸脚上染满了雪霜。树上树下杭州孤山上到处寻访。冷风吹,何处传来一股幽香?忽然相逢,一片梅花像是白绢做的衣袖、薄绸做的衣裳。突然酒醒了,寒气惊破了我寻梅的梦幻,凄清的笛声吹断了我伤春的愁肠。夜沉沉,淡淡昏黄的月色令人无限惆怅。
【赏析】 踏雪寻梅是古代文人墨客的雅事。这首小令写出了作者苦苦寻梅和酒醒梦觉之后的失落感。前五句写寻梅,后五句写梦醒后的感受。先写苦苦探询梅花踪迹,寻而不得,为后来突然发现梅花后的心情作了充分铺垫,形成巨大落差。“众里寻他千百度,蓦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前三句句法相同,但因时空不断转换,从概括到具体逐渐深化,所以并不显板滞。“冬前冬后”说明作者寻梅时间很早很长。“几村庄”表现作者走了很多地方。“溪北溪南”是承接“几村庄”来的。在哪里寻梅呢?在村庄的“溪北溪南”。“两履霜”是曲笔,不直说走了很多路,而用双脚染满霜雪言其寻梅之苦,寻梅之诚。“树头树底孤山上”,又承接 “溪北溪南”而来。在溪的两岸和杭州孤山上到处寻觅着梅花的踪影。(北宋诗人杜逋曾在孤山赏梅,并作了不少赏梅诗传世,这里的梅花自然不同凡响。)“树上树底”四字传达了寻梅者的细心和热诚,一棵树一棵树地上下打量着寒梅着花未? 唯恐漏掉了开花的梅枝。
从“几村庄”到“溪北溪南”,进而到 “树上树底”,由大到小,由粗疏到具体,由模糊到清晰,这三个句式相同的排比句,证明梅花是如此少而难于寻找,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寻梅的急切心情。最后好像没有希望了,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冷风吹来一股幽香。铁鞋踏破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忽相逢缟袂绡裳”,像身着白绢薄绸的白衣仙子般的梅花突然呈现在眼前。于是作者立刻由绝望的深渊升到了喜悦的巅峰。
“酒醒寒惊梦”,可能是作者醉酒寻梅,也可能是在寻得梅花后,留恋忘返,不免对梅而酌,边赏梅边饮酒,梅花醉人,酒醉人,于是颓然卧于梅树之下。待到酒醒时,待到寒气袭人梦醒时,说明寻梅者醉卧已经很久了。梦醒之后,一种沉重的失落感立刻袭上心头。远处传来一声笛曲,更添惆怅。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 《落梅花》”的诗句,《落梅花》即《梅花落》笛曲 (为押韵李白更动词序)。作者听到这样一声笛曲,立即联想到自己寻寻觅觅好不容易发现的梅花不久就要凋谢,自然不免使恋春的人柔肠寸断。春要去了,梅花要去了,能不令人酸鼻?探梅者只能在白天到处奔波,醉卧花下,一觉醒来,却是“淡月昏黄”的夜色,表现出作者发现梅花后再无牵挂,愿望达到后一觉入睡的甜蜜心情,同时,昏黄的月色平空又增添了一层淡淡的哀愁。三句14字,创造了一种伤春、惜梅的悲凉气氛。这三句凄苦的冷色调和开头三句急切寻梅的热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非常能衬托出作者酒醒惊梦后心情的落寞。
全篇不足50字,写了寻梅的渴望、失望,发现梅花后的喜悦和伤春、惜梅的惆怅,感情时起时落,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的一往情深,并透露出失意的心情。
上一篇:《南吕·醉太平》原文与翻译、赏析
下一篇:《咏怀(其十九)》原文与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