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原文与翻译、赏析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①。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②。浮生长恨欢娱少③,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 ①縠(hu胡)皱:即皱纱,喻水的波纹。棹(zhao兆):船桨。②闹:热闹,浓盛。③浮生:指飘浮无定的人生。
【词大意】 东城渐觉春浓,风光绮丽,碧波粼粼的春水上有画船荡漾。绿杨在晓雾弥漫之中,好像被烟云萦绕,略呈寒意。红杏在枝头竞相开放,争艳斗妍,春意盎然。人生短暂而且飘浮不定,苦多乐少,何惜千金一掷而博美人一笑呢?我要把着酒杯敬劝西落的斜阳,暂且在花间留下夕阳晚照,不要那么匆匆归去。
【赏析】 这是一首留恋春光的词,作者因此词被当时人誉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当时词坛传颂一段美谈:宋子京尚书欣赏张子野才华,于是去访见之,对传报人说:“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子野屏后呼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遂出,置酒,甚欢。可见两位词人对自己词中的警句都十分得意。
词一开头便好,绮丽春光,洒满东城,引人注意。这是总写春光,点明了时间、地点与景色特征。“东城”是城东。“渐觉”写出春光不知不觉、渐渐来临的特色。“风光好”是作者脱口而出的赞叹之词。词的上片都是围绕“风光好”来渲染,词中充满了喜悦之情。下面三句便从水、树、花三个方面写春,也是具体形象地描绘 “风光好” 三字。“縠皱”一词,形容春水如同皱纱般的细波是极为贴切的,令人想起冯延巳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的意境。“绿杨” 句,着一 “烟” 字和一 “轻” 字,把树影美姿衬托得十分婀娜、朦胧。“红杏” 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写出了红杏开遍枝头、满蕴勃勃生机的神态。一个“闹”字下得极其灵脱,极为生动活泼,顿觉春满东城,引人入胜。这个“闹”字把红杏人格化了,将无生命无感情的红杏化为富有生命富有感情的事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说: “ ‘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 ‘闹’ 字,而境界全出。”这里的境界指的便是绚丽多采、春意盎然的境界。
词的上片,作者用生花之笔,描绘出一幅碧波粼粼、画舫荡漾、晓雾萦绕、杨柳依依、红杏争妍的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词的下片见景生情。为什么在“红杏枝头”一片热闹之后,作者忽然慨叹“浮生长恨欢娱少”呢? 一方面是因见到初春晨景,风光无限美好,但转眼即夕阳西下,花间残留晚照,联想到短暂的人生亦不过如此,令人慨叹惋惜!另一方面,与唐宋词人的审美标准有关。当时抒发忧患意识、悲郁心绪是词人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像宋子京这样一代名臣,富贵文人,也要在词中抒发一些伤感情绪。如何排遣忧愁呢?过片后三句表达了作者及时行乐的思想。“肯爱”句,情趣虽较陈腐,但写得豪放恣肆之至,末二句想象新颖,颇具特色。它将斜阳人格化了,似乎斜阳能饮酒、共语,更能理解人的感情。反衬词人依恋、眷念春光深情。“且向”二字,说明斜阳不可久留,更须珍重,写得何等深婉!
沈雄在《古今词话》中评说:“人谓‘闹’字甚重,我觉全篇俱轻,所以成为‘红杏尚书’。”他这一评论,点出全篇思想内容的不足,是中肯之见。
上一篇:《爱情十四行诗(第五十八首)》原文与翻译、赏析
下一篇:《白头吟》原文与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