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华清宫(其一)》原文与翻译、赏析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①,山顶千门次第开②。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 ①绣成堆: 一说指长安城花团锦簇的繁华景象,一说指骊山左右侧的绣岭。按诗境当以前说为是。②次第: 一个接着一个。
【赏析】 本题共三首,是杜牧访华清宫时的一组作品。后代诗人以华清宫为题材的咏史诗章很多,而以杜牧的这组诗最著名,三首诗中此首最为精妙绝伦。
华清宫在陕西省临潼县城南的骊山之上。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把温泉引入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扩建包括长生殿在内的大批殿台楼阁,并改名华清宫。唐玄宗每年都要携带杨贵妃及部分宠臣到这里游乐,直至安史之乱爆发方止。《过华清宫》 的 “过”字,作 “至”或 “访”解。这和孟浩然的 《过故人庄》之“过” 字用法是一样的。
起句就写登骊山往访:“长安回望绣成堆”,意谓登上山腰,回望长安,只见宫殿巍峨,市井繁华,甲第良宅无数,处处是明池修竹,真是花团锦簇,宛如锦绣成堆。为什么登骊山而要回望长安?一是出于畿辅之地的登山习惯,一是为了揭示唐玄宗的奢靡之心,荒唐之举。其艺术构思,就像李商隐写《隋宫》一样,为了揭示隋炀帝的奢靡,首二句便说:尽管“紫泉宫殿锁烟霞”,富丽堂皇,巍巍壮观,但隋炀帝并不以此为满足,还要“欲取芜城作帝家”。杜牧正是出于类似的艺术构思,次句才落笔眼前:“山顶千门次第开”。这是只有仰望山林宫殿才能看到的特有情景:山林宫殿,外低内高;从内向外,千门层层,按照“次第”而打开了。如果不是山上宫殿极多,是绝对看不到“千门次第开”的;如果是平地宫殿,更绝然不会见“次第开”之情景。
以上两句,都是从大处着笔,通过长安与骊山的景色来揭示唐明皇的奢靡之心,荒唐之举的。接下来由泛写改为特写,诗人一笔而写出两个特写镜头:“红尘一骑妃子笑”。宫外而望,一名专使,身骑驿马,由远而近,风驰电掣地向骊山疾奔,身后扬起团团红尘。宫内而望 “妃子笑” 了。杨贵妃因何而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无人知”,说明事太出奇,让人想都不敢想,也想不到。“荔枝来”三字,才点出事情的原委和真谛,这就是《新唐书·杨贵妃传》上所说的,“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递,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史载,为传到新鲜荔枝,星火急进,人马死者相望于道。真是为吃上 “风枝露叶如新采”的鲜荔枝,“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啊! (苏轼《荔枝叹》)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着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上。”这首绝句,高妙处就在于构思宏博而精深,语言含蓄而通俗,不见半句批判之语,着笔处却处处批判讽刺。如第一、二句,明明是写唐明皇的奢靡,却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二景出之;三四句明明要批判唐明皇的荒淫好色和杨贵妃的侍宠骄横,而诗人却只用了“红尘一骑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镜头。真正是做到了不动声色,不着议论,不借故实,放得开,收得拢,出语自然,含蓄天成。
上一篇:《读曲歌》原文与翻译、赏析
下一篇:《迢迢牵牛星》原文与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