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拉克·爱的矛盾》中外哲理诗赏析
我结束了战争,却找不到和平,
我发烧又发冷,希望混着恐怖,
我乘风飞翔,又离不开泥土,
我占有整个世界,却两手空空;
我并无绳索缠身枷锁套颈,
我却是个无法脱逃的囚徒,
我既无生之路,也无死之途,
即便我自寻,也仍求死不能;
我不用眼而看,不用舌头而抱怨,
我愿灭亡,但我仍要求健康,
我爱一个人,却又把自己怨恨;
我在悲哀中食,我在痛苦中笑,
不论生和死都一样叫我苦恼,
我的欢乐啊,正是愁苦的原因。
《爱的矛盾》是诗人思慕劳拉万般思绪中矛盾心态的写照。但由于诗人学识渊博,思想深邃,具有哲学家的思辩,虽然直抒的是一己爱之矛盾心态,透露的是爱的高洁,但诗的底蕴却饱含哲理,对人生旅途中的困惑和迷津,颇具指导意义。
爱情是美好的。一见钟情的爱,更带着倍加甜蜜而神奇的色彩。1327年诗人在一教室偶遇美丽的劳拉,顿生爱慕之情。这种爱竟成为诗人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他用炽热的情感,优美动人的诗句,为劳拉写下了数百首爱情的诗篇。这些诗结集为《歌集》时,分为“圣母劳拉之生”和“圣母劳拉之死”两大部分。前者盛赞劳拉形体之娇美,品格之高洁,极言他缠绵的情思,如醉如痴的求爱,以及爱而不能的万般痛苦。劳拉的音容笑貌,占领了他整个的心田。劳拉对他来讲,是无所不在,欲舍不能,神附其身,成为他维系生存的生命线。后者是渲泄劳拉之死给他带来痛不欲生的悲凄,以及劳拉以柔情抚慰诗人的梦境。当然,诗人把劳拉作为美的化身去追求,是把人的精神美、女性的形体美和大自然之美融为一体来看待的,它充分地显示了爱情的圣洁、美好和崇高,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本体的肯定和赞美。就时代而言,这是人文主义者破神权而立人权,打碎禁欲主义的精神枷锁,追求现世人应有的幸福的一种艺术表现。就诗人个人而言,爱的圣洁和崇高,就在于他爱得真诚、无私、执著,毋需回报,不惜代价;重在爱的拥有和境界高尚的迷恋;重在无条件地给予,所以纵令不被她爱,也无怨无恨。本诗写的就是爱而不能在心灵掀起的搏斗和酿成的痛苦。
现实是无情的,当诗人邂逅劳拉一见钟情之时,劳拉已是骑士之妻。爱只能是一种单相思,结合更是泡影。但“爱的本质在精神如火”。真挚而强烈的爱的感情是难以熄灭的,是不可抗拒的,而诗人虽爱得深,爱得执著,却又是一位理智的学者,品格高尚的诗人,于是,对劳拉的爱,在他身上不能不形成灵与肉、感情与理智的搏斗。《爱的矛盾》正是记述这种搏斗情景之诗作。
矛盾的白热化产生战争。诗的第一句,开宗明义就点明了他那“爱的矛盾”白热化已达到进行战争的程度了。但他的理智告诉他,应当结束这场战争。遗憾的是“我结束了战争,却找不到和平。”理智上结束了这场战争,感情上仍然得不到安宁。极言他爱得至诚至深,爱得难舍难分,所以欲罢不能。接着诗的下文,以各种事件作比和隐喻,细致地描述了这场欲罢不能的“战争”惨状,以及“战争”给他带来的万般痛苦。“我发烧又发冷,希望混着恐怖……”。狂热的爱使诗人爱得浑身“发烧”。爱却得不到回报,又使诗人胆裂心寒,顿觉全身“发冷”。爱的希望越大,失望给诗人带来的恐怖也越强烈。诗人想乘风而去摆脱对情人的思念,但情人却象大地的强磁,吸引着他,使之“又离不开泥土”。诗人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整个世界都为他的才华和学问所倾倒,惟独他在爱情上“却两手空空”,得不到丝毫回报,所以,“爱的矛盾”在他是无处不在;爱的折磨,在他是无休无止。因此,第二节诗继续围绕着这个“爱的矛盾”倾诉苦衷。不过变换了角度,诗人欲罢不能表达爱的执著;而惟其执著,痛苦就更深。于是诗中哭诉道:“我并无绳索缠身枷锁套颈,我却是个无法脱逃的囚徒。……”是的,有形的枷锁可以打破,但心灵上无形的锁链,纵令人逃出了囹圄,心仍在囚禁之中。如此的处境,真是既无生路,又无死途,求死也不能,只有活活地经受着灵魂上的折磨。这真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爱情本是世上最甜蜜的东西,可是诗人的爱情却与痛苦伴行。“我爱一个人,却又把自己怨恨”。因为这爱既给他带来了生活的动力,“就象火是光的起源那样,爱通常是知识的起源,”(卡莱尔语),“人们靠爱生存”(托尔斯泰语),正是对劳拉的爱,才激发了他创作热情和生活的勇气,同时又正是这爱,成为插在他心上的一把利剑,使他心血横流,疼痛难忍。所以他为这爱“又把自己怨恨”。怨恨只是对自己不对劳拉。因为他爱得高尚、无私,至诚,需要被爱却又不苛求回报。正象他在一首诗中所说:“如命中注定咱俩不能结合,/我的生命将仍依恋在你的身边……别无祈求和赠与。”只恨自己不该爱她,不该爱得这么深,这么执著,这么如醉如痴。但理智知其不该,感情却有增无减,所以诗的最后一节哭诉道:“我在悲哀中食,我在痛苦中笑,/不论生和死都一样叫我苦恼,/我的欢乐啊,正是愁苦的原因。”愁苦来自欢乐,欢乐杂着痛苦;这是多么矛盾,又实实在在的统一于一体之中。悲痛的哭诉,充满着极强的感情张力,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一首扣人心弦的爱情诗,却在爱情和人生两方面给人以多向的启迪和教诲。它既展示了纯洁的爱情,具有多么高尚的品位,多么可贵的价值和多么强大的生命力量,因为诗人正是有了这种爱情才坚强地生活着,并不象有些人为爱情而自杀。相反爱情在他身上爆发出巨大的创造力量。而诗人这种矛盾状态的爱之心态,又正是当时人文主义者思想仍然充满矛盾的真实写照。象诗人这样最初的人文主义者,他们在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召唤下,冲破禁欲主义和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大胆地追求着现世的幸福,但心灵深处,却又未能彻底摆脱禁欲主义的禁锢,使感情彻底解放,求得爱情的最后满足。所以导致灵与肉,感情与理智, “解放”与“禁锢”无休无止的搏斗,陷入不能自拔的“爱的矛盾”斗争之中。对于这种自身矛盾的根源,他在散文《隐秘》中有着明白的表述。他说道:“属于人的光荣对于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可是同时又“辩白”道:“在我的恋爱中从未有过任何不光彩的东西,任何肉体的东西,任何可以谴责的东西。”将“肉体的东西”视为不光彩,视为“可以谴责的东西”,这正是他思想的局限,也是时代的局限,恰是他“爱的矛盾”的本质根源。这种矛盾所造成的痛苦,已具有深刻的社会含意和有益的教育意义。但诗对人的启迪,远非到此为止。灵与肉的搏斗,远远超出了单纯爱情的范围,它进入到生命本体、人生旅途之中,它超越时空,展示着生命历程中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矛盾斗争。它告诉人们,无论何时何地,人们如果在追求一种美的理想,无不伴随着感情和理智的搏斗,因为要完成一项事业,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不可能追求的投入,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追求必然是欢乐与痛苦的交织。诗篇反映的这一客观存在、客观规律,对我们至少有两方面的启示,一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要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一定要真诚、执著,不懈,把追求视为生命的动力,勇往直前,不计眼前得失,重在所追求的理想本原,“放弃了个人福利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在对爱的追求中求得欢乐。对其他有益于社会事业的追求也应如此。二是,在新旧时代、新旧思想交替的转折年代,要勇于超越自我,敢于越过“雷池”,使自己真正的跨入新时代,作新潮流的弄潮儿,这才不负于新时代赋于人的新使命。交替时代人的灵与肉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要打赢这场战争,结束这场战争,并且找到和平, 在新生活的轨道上欢快地行进。但愿彼特拉克的痛苦, 能够培育出后人的欢乐, 这才不愧于诗人的创作。
作为“诗歌之父”,彼特拉克为抒情诗开辟了一条宽广的新路。以前的爱情诗,往往呈现出和谐、单一的品性。或歌颂爱的欢乐、狂热;或哀叹爱的痛苦,寂寞,较少细致地表现复杂而矛盾的爱的心态。并且爱情诗还常带着神秘的象征和人物的偶象化的痕迹。彼特拉克此诗,既紧贴生活,表达了人的真情实感,又细致入微、维妙维肖的活现了爱的复杂心态,感情真挚的坦露,比喻的恰切生动,读来既能使人心领神会地领略其矛盾痛苦的真情,又能从所引事件感悟到远远超越爱情本身所展示的生命意义,语言质朴却情感浓烈,韵味隽永却含意无穷,不愧是欧洲新抒情诗的典范。
上一篇:《阿赫玛托娃·爱情》中外哲理诗赏析
下一篇:《弗拉绥里·生活》中外哲理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