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与诸子登岘首》中外哲理诗赏析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襄阳县南,有岘首山,亦称岘山,是当地名胜。西晋将军羊祜镇守荆襄时,常到此山饮酒咏诗, 曾喟叹:“自有宇宙,便有此山, 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死后,百姓感念其政绩,在岘山建庙树碑,岁时飨祭,望碑莫不流泪,杜预因称“堕泪碑”。400年间,虽历经朝代更替和人事变迁,羊祜碑却依然与青山同在,令世代仰慕。孟浩然写此诗时仍为布衣,虽有用世之心却未能涉足仕途,故而不能有所作为。登临此山,吊古伤今,感慨系之, “泪沾襟”之余,便写下这首贯古往今来为一体,融情景事理为一炉的五言诗。
诗以议论开头。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是纵观历史作出的结论。世事有新陈代谢,有朝代更迭,一代代人逝去又有新的一代成长起来,这便形成古往今来的历史延续。这两句集中概括了历史演进、社会变化的基本规律。这种变化永不休止,也无可抗拒。与此相对应的是“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由概括而具体, 由议论而叙事,由历史到现实,从古今变迁的漫长过程,回到眼前的具体景物:前人留下的名胜古迹仍在,登临者却换了一茬又一茬,而今我们又出现在岘首山上。以上为诗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从大处着眼,展示了广袤的时间与空间,既有深厚的历史感,又自然而然地回到现实,从而引起后半部分对登山所见所感的叙写。
诗的五、六两句写登山所见。时令正值岁尾,汛期早过,水落石出,沔水中的鱼梁洲更多地显露于水面,那里是东汉隐士庞德公住过的地方;草木凋零,视野开阔,远眺云梦,苍茫无际,显得越加旷远深邃。古往今来,不仅人事变迁,即使云梦大泽也正沧海桑田。这里的“浅”与“深”,不仅是点出了景物的节令特点,而且与登临人的心境相吻合。而在自然景观、人文风貌同节令、同时代全都经历着不可抗拒的变化之时,“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包含有多么丰富的内涵!这一历史的见证和前人的遗迹,居然使得诗人“读罢泪沾襟”。诗中的“泪沾襟”,一语双关;一是应杜预堕泪碑之典故,二是形象地揭示出诗人极其复杂的思想感情——有对古碑尚存的惊喜,有对羊祜所建功业的仰慕,也有对人生苦短的伤感和对自己建功无望的哀叹。至此,今与古,时与空,人与物,景与情与理,在特定的氛围中达到了和谐与统一,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与启迪,即使今人,读到这里也不能不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上一篇:《孙静轩·不要成熟》中外哲理诗赏析
下一篇:《张同吾·中秋月》中外哲理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