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其四》中外哲理诗赏析
谁家第宅成还破, 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 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 东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 共成枯骨两如何?
本诗讲变化的绝对性。
首联说,高大的华屋建成了,但它总归有破败的一天;亲戚、宾客们为今日的显贵而高歌,但总有一天他们还会为家道的败亡而痛哭:要之,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诗中的“谁家”,言每一家:“何处”,谓处处。意在强调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颔联曰:昨日还炙手可热的显赫之家,今日已是冷冷清清、门可罗雀了。“炙手”,热得烫手,喻权势之盛。《新唐书·崔铉传》:“铉所善者,郑鲁、杨绍复、段瑰、薛蒙,颇参议论。时语曰:‘郑、杨、段、薛,炙手可热;欲得命通,鲁、绍、瑰、蒙。’”“张罗”,形容冷落。《史记·汲郑列传》:“夫以汲(黯)、郑(当时)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诗言“昨日”、“今朝”,意谓时间变化之速。颈联言,一向作为墓地的北邙山并未留下任何一块空之地,东海之波又何曾有一刻停止变化了呢?“北邙”,即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东汉与北魏的王公大臣死后多葬于此。“东海”句即沧海桑田之意。喻社会变化巨大。晋葛洪《麻姑传》:“麻姑(传说中的仙人)自说云:‘接待以来, 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时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矣,岂将复还为陵陆乎?’”尾联意谓既不要嘲笑他人贫贱,也不要炫耀自己富贵;因为无论贫贱者还是富贵者,最终的结局都是要走向死亡,成为枯骨,这还有什么不同呢?
这首诗特别强调变化的绝对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确都在变化着,运动着,不变化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就此而言,本诗所讲的变化是绝对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是,本诗为了讲变化的绝对性而忽略了变化的条件;另外,它还把两类(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事上的变迁)不同的变化有意地混为一谈。社会人生的变迁显然比自然界的变迁要快得多。自然界的变化,特别是沧海桑田之变,往往需要很长很长时间。这里,时间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还应当看到,作者讲变化的绝对性,实际上带有浓重的悲观色彩。它既是人生的思考,又是官场失意的喟叹。
上一篇:《白居易·其五》中外哲理诗赏析
下一篇:《翁卷·冯公岭》中外哲理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