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菩萨蛮》中外哲理诗赏析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公元1129年,金兵南侵,分两路渡江。一路是主力军,陷南京,直指临安(今杭州),追宋高宗赵构,扰乱浙东。另一路从湖北进军江西,追隆祐皇太后(赵构的伯母)。隆祐由南昌仓猝南逃。金兵一路追到造口(今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劫掠杀戳,民不聊生。时隔四十七年,词人任江西提刑狱路过造口,回想起这段往事,触景生情,感慨万端,题写了这首痛心疾首之作。
开始两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写的是近景。它突兀而起,气势恢宏。郁孤台:在今赣州市西南。词人巧妙地通过“郁孤”的语音语义,隐寓着抑郁孤愤的心情。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为清江,经赣州市到造口,朝东北方向注入鄱阳湖。流水中流淌着逃难人们的眼泪,也流淌着词人的眼泪,流淌着国破家亡的伤心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写的是远景。长安为汉朝、唐朝京城,这里指北宋的汴京。这两句是说,向西北方向眺望,想看到故都汴京,可惜被千山万岭遮住了视线。这里不仅表达了词作者痛惜祖国山河破碎,国事日非,渴望击退金兵收复失地的雄心,也隐隐透露出恢复事业的艰辛与感叹。
词的下半阕即景抒情,调子变得高昂起来。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青山虽然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却挡不住东流的江水,江水到底冲破了青山的重重包围,一直奔腾向前。这两句词高度概括了一个富有普遍意义的哲理:腐朽势力永远挡不住进步潮流。从中也抒发了词人像江水冲破崇山峻岭,矢志不渝地为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的坚定信念。祖国要统一,人民要团圆,这是不可遏止的历史潮流。
紧接着笔锋陡转,“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江晚即黄昏时的江边。愁即国耻未雪、壮志未酬、有家难归的抑塞不舒之愁苦。结尾“闻鹧鸪”包含有两层意思:据说鹧鸪其志向南, “飞必南向,不徂北也。”象征着沦陷区人民向往祖国统一的愿望与呼声。再者,古人认为鹧鸪的鸣叫声谐音为“行不得也哥哥”,词人以此照应上阕,进一步描述恢复大业的艰难和曲折。如泣如诉,渲染了全词苍凉沉郁的氛围。
纵览全词,词人句句写山,行行写水。上半阕开始写“清江水”,接着写“无数山”。下半阕即景抒情,把山与水揉合一起,不仅突出了词丰富的意蕴,而且烘托了词人极为复杂的心境。
上一篇:《雪莱·自由》中外哲理诗赏析
下一篇:《陈欣心·落花》中外哲理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