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偶题三首(其三)》中外哲理诗赏析
步随流水觅溪源, 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 倚筇随处弄潺湲。
朱熹善于观察生活,深入思考,从平常的生活现象中悟出读书治学与修身养性的道理。诗人的《偶题三首》看似在生活中偶有所感,随手拈来,实际上是大理学家善于发现开掘生活的真谛,善于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给人以艺术的享受与思想的启迪。
这首诗的前两句“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在渠头却惘然。”看来,也许诗人溯流而上,翻山越岭,披荆斩棘,想要寻觅溪水的源头。但历经艰险行到所谓的源头时,却感到十分惘然。这两句有景有情,表现了诗人寻根求源不断探索的精神。而“惘然”之感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诗的后两句“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源”对前两句作了圆满的回答。正因为诗人寻寻觅觅,难以找到真正的溪流之源,才悟出这样一番道理:真正的溪流之源是万派归宗。千万滴泉水汇成涓涓细流,细流又时断时续。只有很多细流汇合一起,才会奔腾而出,形成真正的一道清溪。如果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真正的源头是找不到的。于是,诗人不辞辛苦,扶着筇竹手杖,穷追不舍,到处寻找溪水之源。
这是诗人对生活的真切感悟。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如果没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取得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那么任何事情也只能半途而废。反之,既定目标确定之后,就要脚踏实地,坚韧不拔,终久会达到终极目的,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诗人独具慧眼,以探寻水源为例,启示人们探求真理必须有驾驭全局的眼光,必须有辨别精粗巨细和综合归纳的能力,然后由博返约,去偏求全,去粗取精, 自然会融会贯通,豁然开朗,找到真正的溪水之源。
上一篇:《屈夏·偶然作》中外哲理诗赏析
下一篇:《王安石·元日》中外哲理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