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城中谣》中外哲理诗赏析
城中好高髻, 四方高一尺。
城中好广眉, 四方且半额。
城中好大袖, 四方全匹帛。
京城里的仕女喜好把发髻梳得高高的,四方都市的仕女就仿照这模样,把发髻梳得一尺高;京城里的仕女喜好把眉毛画得宽宽的,四方都市的仕女就仿照这模样,把眉光画得占半个额头;京城里的仕女喜好穿宽大的衣袖,四方都市的仕女就仿照这模样,用整匹绸缎来做袖子。这就是《城中谣》勾画出的汉代风俗画。
在汉代,一方面是下层人民谋生维艰,饥寒交迫,另一方面是“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车服僭上无限”(《汉书·食货志上》),“公卿列侯亲属近臣,或乃奢侈逸豫。吏民慕效,寝以成俗” ( 《汉书·成帝本纪》)。上流社会弥漫着攀比豪富、追求享乐、竞相奢靡的风气。当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也曾提出反腐倡廉, “故元帝罢服官、成帝御浣衣、哀帝去乐府”,并发表了一系列提倡节俭的诏令。但他们只是装装样子而已,并没有真正以身作则、认真实行。如元帝大采宫女,甚而至于“画图省识春风面”,成帝迷恋酒色,大封王氏外戚,贵宠赵氏姐妹,纵容他们穷侈极欲,因此社会风气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好转,正如东汉章帝时卫尉马廖在上疏中所指出的“然而奢费不息,至于衰乱者,百姓从行不从言也。”也就是说,“上行下效”, “上梁不正下梁歪”。决定社会风气好坏的,不在于上面怎么说,而在于上面实际上怎么做。《城中谣》这首民歌,就是针对汉代社会风气有感而发的。它以嘲讽的口吻,夸张的手法,漫画式的笔调,对仕女梳妆打扮竞相仿效的社会风气作了生动地描绘,深刻地说明了“上之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诗外题旨深沉而清晰,耐人寻味。
上一篇:《黑塞·回忆》中外哲理诗赏析
下一篇:《边贡·嫦娥》中外哲理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