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中外哲理诗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此诗为元丰八年(1085)苏轼于汴京(河南开封)写的两首题画诗之一。该诗又名《惠崇春江晓景》。惠崇,是建阳(今属福建)一位工诗善画的僧人。“工画鹅、雁、鹭鸶”(《图绘宝鉴》)“尤工小景,为寒汀远渚,萧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图画见闻志》)据诗意可知,惠崇所画的是一幅早春春江鸭戏图。诗的前三句写了六种景物:竹子和竹外的桃花,春江和江中戏游的鸭子,蒌蒿和刚刚发芽的芦苇。三句各有侧重,第一句是岸上之景,第二句是水中之景,第三句是岸边之景。但是,一首题画诗如果仅仅写了上述景物,仍算不上是好诗,更谈不上为“上上绝句”(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苏轼这首名作除了上述景物以外,还写了凭借触觉方可知道的江水之“暖”,凭借经验和判断方可预知的“河豚欲上”,凭借思维方可知道的鸭的“先知”。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介入,全诗才显得生机盎然,充满灵气。
同时,苏诗的这些想象和补充亦并非无本之木。因为桃花、蒌蒿、芦芽已经提供了一幅早春春景图。由早春到“春江水暖”,再到“鸭先知”,可谓顺理成章。再由“蒌蒿满地芦芽短”,和梅尧臣《河豚》诗“春洲生获芽,春岸飞杨花。河豚于此时,贵不数鱼虾”,想到“正是河豚欲上时”,亦极合情理。
题画诗贵在诗画相契。时至今日,惠崇的画早已失传,苏的这首题画诗却依然脍炙人口。尤其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更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春江水暖”,作为局外的人是很难知晓的。至多,也只能凭借想象,作一合理的预测。天天生活在“春江”中的鸭子则不同, 由于它们生于斯,长于斯,“春江”的任何变化它们都会最先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真知出于实践,这即是苏诗给我们的启迪。
上一篇:《宋应星·怜愚诗》中外哲理诗赏析
下一篇:《王镣·感事》中外哲理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