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其三十五)
陈子昂①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②。西驰丁零塞③,北上单于台④。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⑤。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注释】
①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曾从军边塞,后解官回乡,被人诬陷,死于狱中。提倡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绮丽诗风,是唐诗革新的先驱,所作《感遇》、《登幽州台歌》等诗,风格沉郁刚健。有《陈伯玉集》。
②蒿莱:即草野,对在朝而言。
③丁零:古民族名,又称“丁令”、“丁灵”。汉时为匈奴属国,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此诗中的“丁零塞”泛指边塞。
④单于台: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
⑤悠哉:忧思的样子。
⊙【诗本事】
686年,诗人第一次出塞,他目睹了边塞的种种事务与形势,激发了抗敌爱国之心,曾给武则天上过建议书,这首诗也是写于这段时期。
⊙【赏评】
这是一首抒情言志的古诗。诗以直抒胸臆的方法,通过叙写自己从军的所见所感来表现慷慨报国的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对国事的忧虑。
开首两句交代自己的出身,出身豪门,渴盼成才。“感时”两句叙述报国从军之举。这两句塑造出了一位威风凛凛、英气逼人的少年英豪的形象。接下来四句,叙述战事行踪并抒以情:登山望见千里江山,不由得激起了豪情壮志。但诗人又是一个善于思考、有才有识的人,他看到了武周王朝的很多不足以及边疆的重重危机,所以结尾说道:谁说人们记住了过去边塞的灾祸呢?它们早已被遗忘了,就像尘埃之灰飞烟灭一样!此中隐含着对统治阶层无能、昏庸的嘲讽,当然也是一种善意的提醒。
这首诗风格劲健豪放,格调慷慨苍凉,实为作者之代表作之一。
⊙【诗评选辑】
①明·郭浚《增订评注唐诗正声》引唐仲言语:“感时”二语有气色。
②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引《吟谱》语:陈子昂初变齐、梁之弊,一反雅正,其诗以理胜情,以气胜辞。
③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引卢藏用语:《感遇》之篇,感激顿挫,微显阐幽,庶几见变化之联,以接乎天人之际。
④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引朱熹语:《感遇》诗词旨幽邃,音节豪宕,恨其不精于理,自仆仙佛之间以自高。
⑤清·李锳《诗法易简录》:参用对偶句,以蓄其气。
上一篇:杜 甫《忆昔(其二)》壮志凌云诗赏析
下一篇:李 白《战城南》壮志凌云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