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气历”的结局
沈括(1031—1095)是北宋时期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在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以及水利、军事、文学、音乐等许多方面都有精湛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在沈括的支持下,熙宁八年(1075)卫朴主持修定的奉元历颁行,但由于守旧势力的阴挠和破坏,比较先进的奉元历只实行了18年就被废止了。
沈括并没有灰心,在晚年又提出了用“十二气历”代替原来历法的主张。我国原来的历法都是阴阳全历,而“十二气历”却是纯粹的阳历。它以十二气为一年,一年分四季,每季分孟、仲、季三月,按气节定月份,立春为一月一日,惊蛰为二月一日,依此类推。大月31天,小月30天,大小月相间。即使有“两小相并”的情况,一年也只有一次。有“两小相并”的,一年共365天,没有的,一年共366天。这样,每年的天数很整齐,不需再设闰月,四季节气都是固定的日期。至于月亮的圆缺,只要在历书上注明“朔”、“望”就行了。这个历法是比较科学的,它既符合天体运行的实际,也有利于安排农事。
但是,这一先进的历法刚一提出,就遭到了顽固的守旧派的攻击,他们竭力阻挠“十二气历”的推行,百般挑剔。沈括早已预见到他的这一主张必定会遭到守旧派的“怪怒攻骂”,但他毫不动摇,坚信这一历法是很先进的,他预言“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近八百年后,沈括的主张实现了,太平天国所颁行的《天历》、英国农业气象局的《肖伯纳历》,其原理都与沈括的论点相同。现在世界各国采用的公历,在分月上还不如沈括的“十二气历”合理。
科学研究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条件,需要排除一切不利因素的干扰,没有合理的外部条件,或是影响科研的顺利发展,或是影响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上一篇:“劝百讽一”相如赋
下一篇:“十信”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