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双四等、该死十三元”
咸丰时代,肃顺掌握着朝廷大权,又深得皇帝的信赖,在朝廷中飞扬跋扈。当时江西有一个名流叫高心夔,他在肃顺府中做幕僚,是肃顺的左右臂。他参加会试,赖以肃顺的势力中了进士,肃顺想趁殿试之机将高推举为状元。
正巧这年的殿试,肃顺为监试大臣,扬言要严肃整顿科场的不正之风,若发现哪位考官敢舞弊,定将严惩不贷,并且拿来了皇帝寿字的御印。但他私下里却告诉监场的御史官和收卷的官员说:“请你们注意,等高心夔一交卷,就立即全场停止考试,一律撤卷。”但高心夔交卷时,天尚未黄昏,许多认真答卷的考生还在仔细推敲着自己的试卷。这时,监场的御史便照肃顺的指令在这些考生的试卷上加盖了寿字印。后来肃顺下令,将凡盖寿字印的考卷一律定为三甲、结果使不少人失去竞争鼎甲的机会,他们对肃顺的专横不法极为愤慨,纷纷议论道:“这位朝中要臣为了袒护一个幕僚,竟不惜扼杀许多人的进取前程,实在令人气恼。”
在考官中有位读卷大臣,性情倔犟,正好高的卷子由他批阅,他为替举子们出气,看高卷时一丝不苟,一点一滴的漏洞都不放过,结果把他的考卷批驳得一塌糊涂,只能列为四等,竟进不了三甲的行列。这位阅卷大臣还公开对同行们说:“今年的科举考试,由于肃顺的专横十分不公,但又无处告状,外面虽然议论纷纷又有何用。我为了伸张正义,已将高的卷子严加批点,将他刷掉,如果肃顺追问什么,就告诉他是我所为,诸位请不要担心。”
即使这样,肃顺依然不死心,又趁朝考的机会,想再给高心夔一个晋升的机会,不料高心夔在试帖诗中出韵,当即降为四等,无法在朝廷任职。对这次坎坷的科场经历,高心夔叹息地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说:“半生双四等,该死十三元”。这就是说他殿试未进三甲而列为四等,朝考又出了十三元之韵,才落得这样下场。
后来他改任江苏吴县的知县,本来政绩就平平,又正好碰到当年同场的考生吴光炳为巡抚大人,吴对上次的殿试仍耿耿于怀,这时肃顺也已被定罪正法,高失去了最后的靠山,吴就借机报复,寻找高的差错,高心夔终于被迫离任,落了个老死故里的悲惨下场。
参与人才的选拔,应该以公平的态度依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参加竞争。寻找靠山,玩弄伎俩、欺世盗名,即使侥幸得逞,也经不住将来实践的考验,更何况这中间还会与人留下许多“过节”和把柄呢?
上一篇:“升学易”终成祸患
下一篇:“单元教学大纲”破坏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