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洗”的代价
1934年12月1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谢尔盖·米洛诺维奇·基洛夫被暗害了,由此开始,违反社会主义法制的大规模镇压行动——“大清洗”如凶猛浪潮,席卷了苏联。
基洛夫被害不久,斯大林未经政治局同意也没有向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汇报,就授权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书记叶努基泽签署了一项命令:一、对于因策划恐怖行动而起诉的案件,审理机关应急速加以处理。二、命令各司法机关不得以考虑到有减免的可能性而阻止属于这一范围的罪犯的死刑的执行,这是因为考虑到中央委员会主席团不可能接受这一上诉书。三、命令内务人民委员部各机关对上述范围的罪犯在判处以后立即执行。
这些荒谬的命令、规定,构成了大规模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为制造各种冤假错案大开了方便之门,根据这些规定,任何不同意见都可以指控为“策划”恐怖活动,被告被剥夺了申辨、上诉的权利,即使是冤假错案,司法机关也可以明目张胆地不予以调查复审,只要愿意,可以先把任何人杀了再说,即使造成严重后果也在所不辞。
在这次“大清洗”的浪潮中,布哈林、李可夫、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等成千上万的老布尔什维克,被从肉体上消灭了。就普通党员而言,在当时的2800万党员中,至少有122万被清除出党,实际上就是被捕和杀害,或被流放,普通公民有将近800万人被捕。
1937年下半年至1938年间,红军的领导却遭受了一个接一个的沉重打击,大多数军、师、团以上的领导干部被逮捕,经历过国内战争考验的最著名的红军将领几乎全部牺牲。
“大清洗”的后果在1939年底苏芬战争中迅速暴露了出来。红军战备情况很差,士气低落,尤其缺乏训练有素、卓越能干的指挥员,战争使斯大林看到了苏军的弱点不得不在1940年进行补救,包括将4万多名在大清洗中被判刑的军官召回。尽管如此,严重的后果在1941年苏德战争初期仍然十分明显。
这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将斗争极端扩大化的大清洗,已成过去了,但留给人们的历史教训,却是沉重、深远的。
上一篇:“大丰田”败北说明了什么?
下一篇:“大观园”之争